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634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二、周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石门乡:药材飘香种植忙 云木香种出新希望
新闻作者:林登珍 张茜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讯(记者 林登珍 张茜)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石门乡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和独特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让中药材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之一。
  4月15日,记者走进石门乡新龙村云木香药材种植基地,放眼望去,30余名务工群众分工协作,挖窝、施肥、铲土、放苗、覆土......不一会儿,一垄垄云木香就栽种完毕。
  “基地于3月24日开始种植云木香,现已完成种植进度的30%,预计5月中旬全部种完。截至目前,平均每天有30人在基地务工,拓宽了当地群众的增收渠道。”云木香基地老板熊万超告诉记者,作为威宁本地人,能够带动家乡增收致富,感到很自豪。
  去年10月,熊万超经友人引荐到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中药材种植协会,经实地调研发现石门乡新龙村气候土壤条件适宜云木香种植后,同年12月,他便以200元每亩的价格流转了230亩土地,开启云木香规模化种植。同时,该协会还全程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并建立保底收购机制,有效破解了中药材产业“种不好、卖不掉”的困境。
  “云木香栽植条件在海拔2000米以上,且需要早晚温差大,我们在放苗、管护等方面都要严把质量关,确保药材的品质、产量都跟得上。”昭阳区中药材种植协会石门片区技术指导刘阳波边指导群众放苗边说。
  石门乡以山地为主,分散种植着烤烟、魔芋、工业辣椒等作物,产业结构单一,大片耕地撂荒,云木香的种植,不仅将当地群众的撂荒地合理利用起来,也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我已经在基地务工20多天了,工资110元一天,按天结算,能够补贴家用也是可以的。”家住新龙村的务工工人陈艳敏说。
  药材飘香产业兴。如今,新龙村积极探索“企业+基地+农户”的中药材发展模式,在技术指导、销售渠道、助农增收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激发中药材产业发展活力,让中药材成为群众手中致富的金“药”匙。
  新龙村目前药材种植470亩,其中党参110亩、天麻30亩、云木香330亩。从耕、种、管、收四个环节,每年可带动务工4800余人次,户均增收1.2万元左右。截至目前,发放务工工资10万元左右,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石门乡新龙村副主任杨杰说。
  近年来,石门乡围绕“生态立县”战略,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性强、经济效益好的特色产业,持续带领群众走好“以药兴产、以药促收、以药富民”的发展之路,全力推动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