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地领导与阿鲁阿卓家属交谈

送喜报小组前往马秋红家送喜报
锣鼓喧天传喜报,军民共叙鱼水情。4月16日,威宁自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自治县人武部、海边街道和麻乍镇组成送喜报小组,先后前往现役女兵阿鲁阿卓和马秋红家中开展送喜报活动,为她们的家人送上三等功喜报及奖励金,向军属致以崇高敬意,传递党和政府对军人军属的关怀与温暖。
“文艺战士”阿鲁阿卓:强军号角中的文化使者
在威宁自治县海边街道下坝社区现役女军官阿鲁阿卓家楼下,送喜报队伍高举“祝贺阿鲁阿卓同志荣立三等功”的横幅,在欢快的锣鼓声中缓缓走来,慰问现场,军地领导为军属佩戴绶带,送上三等功喜报和“四有”优秀军官表彰证书,以表彰她在强军文艺事业中作出的突出贡献。
“很高兴威宁军地领导将我女儿的喜报送到家里来,这将激励阿鲁阿卓继续建功军营,再立新功,希望她永远做乌蒙高原上最美的‘索玛花’,为家乡争光!”?其父亲陈长友捧着女儿的军功章感慨。
阿鲁阿卓,彝族,贵州威宁人,中共党员,现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文艺部,上校军衔。自入伍以来,阿鲁阿卓始终以“四有”文艺战士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三次荣立三等功。2010年,获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金奖,荣立三等功。2009年,获中宣部金钟奖金奖,荣立三等功。2024年,作为部队文艺骨干,阿鲁阿卓以“铁心向党铸忠诚·同心奋进担使命”为主题,全年奔赴服务官兵8万余人次。无论是边疆还是哨所,都以饱满热情为战友送去歌声,哪怕是为一位战友歌唱,她始终充满热情。
在2025年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国防大学、国防科大及山西武警总队等重大演出任务中,她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听党指挥,用歌声传递强军信念,以行动践行党员初心,树立了文艺战士德艺双馨的良好形象。
“卫勤尖兵”马秋红:扎根边疆绽芳华
两次喜报,两份担当。活动当天,送喜报小组还来到麻乍镇岩格村现役女兵马秋红家中,军地领导为军属佩戴绶带,颁发立功喜报和奖励金。现场掌声不断,乡亲们纷纷驻足祝贺,用手机记录下这光荣时刻。“妹妹在部队的成长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培养,这份荣誉属于部队,也属于家乡。”马秋红的哥哥马义接过喜报时难掩激动,表示将在家照顾好父母,全力支持妹妹扎根军营、再立新功。
马秋红,1996年12月出生,回族,中共党员,贵州威宁人,2018年9月入伍,现服役于陆军某部,中士军衔。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女兵,马秋红始终以忠诚铸魂、以精武强能,扎根边疆书写不平凡的军旅篇章。
入伍以来,她先后在2019年因工作突出获嘉奖,2022年在陆军军医大学边防卫勤训练大队以优异成绩获评“四有”优秀学员。2024年12月因工作突出,荣立三等功一次。马秋红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投身强军事业,在军事宣传和卫勤保障双战线绽放光彩,彰显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作为部队文化骨干,她坚持用文字传递强军声音,作为白衣卫士,她在高原驻训期间,顶着重感冒全程跟随医生执行遂行保障任务,每逢节假日主动替班值守,用专业与温情筑起健康屏障。
军地联合送喜报 双拥沃土育英才
从“文艺先锋”到“医疗尖兵”,阿鲁阿卓与马秋红以不同姿态诠释着新时代威宁儿女的使命担当。“我们将持续做好现役军人‘后方’服务,让更多像阿鲁阿卓、马秋红这样的优秀青年安心服役,助力更多威宁儿女在强军征程上书写辉煌篇章。”威宁自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禄浩表示。
近年来,威宁自治县始终将拥军优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创新推出“军人家庭优先帮扶、军人子女优先入学、退役军人优先安置”的“三优先”服务机制。针对立功受奖军人家庭,建立“军地联动、属地跟进”的常态化关怀模式,通过送喜报、走访慰问、典型宣传等形式,让军人军属感受到社会尊崇。近年来累计为2000余户军人家庭送去喜报,发放立功受奖奖励金超310万元。同时,创新军地互动形式,连续6年举办“国防教育进校园”“军营开放日”“老兵讲故事”等活动,聘请退役功臣担任“兵校长”,覆盖全县500余所学校,激发青少年崇军报国热情,成就连续7年立功人数超百的县域传奇。
春风和煦,夕阳西下。阿鲁阿卓的歌声仍在乌撒广场回荡,马秋红家的三等功喜报映着余晖,功勋荣誉墙上一排排功臣姓名闪耀着光芒......一份份跨越山海的光荣,正化作乌蒙山麓崇军尚武的热流,浸润着威宁161万各族儿女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