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626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二、周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草海镇郑家营村
新闻作者:岳刚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197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愁印迹 · 村史村事)

 

郑家营村一角


  在草海镇的怀抱中,有一个历史悠久、故事丰富的村落——郑家营村。这个村庄的历史和故事,如同一部生动的史诗,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与人民的奋斗历程。
  草海镇郑家营村位于草海镇南部,全村所辖曹家组、彭家组、水营组、营上组、万下组、坡脚组六个村民组,共1015户5168人。郑家营村距县城13公里,环海路穿村而过,这里是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区域之一。
  【村的历史】
  1958年,随着东山公社的成立,郑家营村最早的名字——幸福大队应运而生。这一时期,村里建立了集体伙食堂,村民们团结一心,共同为生产生活努力。1963年,伙食堂下放,当地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84年,随着党政分开,东山公社更名为东山乡人民政府,幸福大队也更名为郑家营村民委员会,下辖的生产队更名为村民小组。这一变革,不仅是名称的变化,更是村庄治理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在行政区划上,郑家营村也经历了多次调整。1958年至1992年,它属于原么站区管辖。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机构改革后,东山乡更名为东山办事处,合并到草海镇。此后,虽然管理机构的名称几经变化,但郑家营村始终属于草海镇所辖,村民小组也保持不变。村办公场所设在水营组蒋家坪子。
  【村的故事】
  在郑家营村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有名的人物,徐清云和臧尔军就是其中的代表。
  徐清云,又名徐明刚,草海镇郑家营村人。他少年时期在家务农,只有初小文化。19岁时,他加入县保警队,随后他凭借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毅然起义,并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47师警卫连。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随军参加抗战,荣立三等功二次,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和爱国情怀。回国后,他转业到东山乡负责武装工作,维护村庄的安全和稳定。
  臧尔军,又名臧国明,草海镇郑家营村万下组人,生前系贵州省威宁自治县草海保护区管护员,是草海和黑颈鹤的忠实守护人。从1997年开始,他默默守护着草海和黑颈鹤,一干就是20年。在他的努力下,草海的捕鸟现象越来越少,直至没有。他每天按时为黑颈鹤投食、巡察越冬情况,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忠诚与奉献。臧尔军还荣获“毕节实验区百名模范”和“草海卫士”等荣誉称号,成为了村里的骄傲。
  郑家营村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它记录了村庄的变迁与发展;而徐清云和臧尔军的动人事迹,则是这部教科书中的璀璨篇章,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不断奋斗。
  【候鸟的家园】
  郑家营村胡叶林一带,是黑颈鹤等越冬候鸟心中最温暖的家园。每年“九月九”之后,一群群远道而来的黑颈鹤、斑头雁、赤麻鸭等越冬候鸟便如约而至,它们振翅高飞,划破长空,最终轻盈地降落在村庄近邻的草海湿地与田野上。
  这个村庄,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幅画卷,人与鸟在这里和谐共生,演绎着一幕幕尊重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故事。因此,这里的村民从不惊扰黑颈鹤的生活,更不会为了私利而伤害它们。相反,村民会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净土,为黑颈鹤等越冬候鸟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觅食环境。
  冬日里,阳光洒在湿地上,金光闪闪,黑颈鹤们或低头觅食,或翩翩起舞,它们那优雅的姿态、洁白的羽毛,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动人。在这个村庄里,人与自然的关系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人们不再是自然的征服者,而是成为了自然的守护者。他们学会了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韵律,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叶子、每一只鸟儿。这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村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了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传统。
  【发展中的村庄】
  近年来,郑家营村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坚持“发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的郑家营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正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稳步迈进。
  郑家营村始终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通过开展各类党建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参与乡村建设,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合力。
  为了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郑家营村大力发展农业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和科技发展趋势,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2024年,全村共种植万寿菊 500 余亩,人均年收入达1.3万元,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2025年,计划发展种植万寿菊1000余亩,增加就业劳动力500余人次,同步发展特色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郑家营村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完善道路交通、水利灌溉、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2024年,全村共硬化产业路 1.3公里,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灌溉能力,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郑家营村不断加强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通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村民依法办事、依法维权,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同时,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多村振兴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为了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郑家营村加大对人居环境整治的力度。新增了小微生态池修建,对污水沟渠进行了有效治理,改善了水质环境。加强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实行垃圾分类和集中清运,提高了环境卫生水平。经过努力,郑家营村的人居环境卫生有了明显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