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春忙药飘香 种收两不误

工人分拣党参苗
初春时节,小海镇西冲村一片繁忙景象。村民们正忙着黄精种植和党参苗采收。在温暖的阳光下,十多名村民分组协作,挖沟、丢种、施肥、盖土,一上午便完成了5亩多黄精的种植。
黄精种植不仅增加了种植户的收入,还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务工问题。“我在家附近挖党参和种黄精,一天能挣100块钱,平均每个月收入有2000元左右,既能补贴家用,又能照顾家人。”西冲村村民赵迎兰说。
黄精市场价格每斤在6至15元之间,但种子价格高达14元每斤,种植一亩土地需要300至400斤种子,单是种子投入就达四五千元。若采用成熟的黄精复种,可省去种子成本,每亩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
“目前,我们村种有党参、麻药、黄精等中药材,涉及农户有30余户,每年带动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下一步,我们村将积极整合土地资源,带动老百姓规模化、集中化种植,增加收入。”西冲村党支部书记赵庆义说。
与此同时,西冲村的党参苗也迎来了丰收。在采挖现场,村民们挥舞着农具采挖、捡拾。“我家今年种植6亩党参苗,一亩能挖1500斤左右,每斤卖25元,今年预计收入20多万元。”党参苗基地负责人张栗说,他计划扩大种植规模,增加党参的种植面积。
截至目前,小海镇中药材种植总面积1500亩,其中半夏800亩、党参650亩、黄精20亩、重楼20亩、百合10亩,分布在小海镇松棵、卯家、小张关、西冲、营丰、银光等村。
小海镇的中药材种植只是威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威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中药材种植,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大力在哲觉镇发展天麻、海拉镇发展党参、小海镇发展百合和黄精等中药材产业,不仅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了解,全县人工种植中药材31个品种,主要有党参3.7万亩、半夏0.76万亩、天麻0.69万亩、魔芋3.56万亩、百合1.09万亩、鱼腥草1.34万亩、木香0.75万亩、白及0.097万亩、黄精0.186万亩、花椒13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