迤那镇:春耕“参”产忙

群众正在种植党参
本报讯(记者 文旭) “党参是我们重要收入来源,要把土地整好了,它才能长得壮实,我犁标准一点,你们摆规范一些。”迤那镇大山村参农邓锐一边扶着旋耕机朝前打沟,一边笑着与身后放苗的家人唠嗑。
春耕“参”产忙,不误好时光。这几天,在迤那镇广袤的田野上处处洋溢着春耕的繁忙气息,党参种植成为田间地头的重头戏。和邓锐家一样,参农们纷纷出家门、进田地,书写乡村繁荣“参”色画卷,到处“参”机勃勃。
走进大山村拉嘎组的党参种植基地,参农们的欢笑声、小型旋耕机的马达声,响彻整个村落。旋耕机来回穿梭,将沉睡一冬的土地唤醒,新鲜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村民们弯着腰,小心翼翼地将一棵棵优质党参苗植入翻整好的土地中,动作娴熟而迅速,每一棵苗都承载着新一年的新希望。
“人勤无闲田,不负春光好。趁着好天气和兄弟姐妹都在,人多力量大,齐心协力地帮爸爸妈妈把党参种下去,早点种完,争取有个好的收成。”邓锐说。
在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里,与时间赛跑是每一个农家人的必修课,准备大干一场的党参种植大户赵背友更是不例外。“我们两天前就开始种植了,分为三个小组同时栽种,准备种植260亩,目标是挣到200万元,早种早收,争取实现新年增收目标。”大山村参农赵背友自信满满地说。
种下党参苗,植下新希望。随着春耕持续推进,大山村的党参种植热潮还在不断升温。大山村党支部书记安密告诉记者,近年来,党参市场价格好,收益高,农户积极性非常高,相继加入到党参种植行列,党参已经成为大山村的支柱产业。
市场行情好,“参”产效益高。党参不仅是大山村参农们从泥土里捧出的“致富珍宝”,也是迤那镇各村(社区)红土地里长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近年来,迤那镇积极引导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党参种植作为特色产业来发展,不仅提供技术指导,还努力拓市场、促销售。同时,通过政策加持,示范引领,让农户们种植更有信心、更有底气。
“2024年,迤那镇党参种植面积11500亩,产量1.03万吨,产值3亿元。今年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衔接资金20万元,用于补助种植党参的脱贫户和监测户,每亩补助800元,进一步激励了群众种植党参的积极性,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迤那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副镇长刘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