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566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一、二、三、四、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679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委政府行政办公中心B区六楼
儿女多奇志 军功耀乌蒙
新闻作者:毕节日报记者 张晓佳 中国国防报记者 韩国贤 卢 军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儿女多奇志 军功耀乌蒙
——贵州省威宁籍军人立功群体现象新闻观察
■毕节日报记者 张晓佳 中国国防报记者 韩国贤  卢 军




为立功军人送喜报




威宁自治县人武部走访慰问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梁三喜原型王发坤烈士遗孀李金花。


  这是两组令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为之骄傲的数据:
  一个40余户人家的小村落,1982年以来,先后有21人参军入伍,15人次立功,88人次受到各类嘉奖和表彰;
  2018年以来,威宁籍官兵连续6年立功人数过百,累计646人次立功。
  今年初,因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赢得广泛赞誉的“威宁兵”立功群体,被贵州省军区表彰为“黔动先锋”。
  近日,记者来到乌蒙腹地,探寻“威宁兵”立功群体背后的密码。

一家有好几个人当兵不是稀罕事——
红色热土的传承


  从威宁县城出发,一路向西,车窗外的山峦,层层叠叠。车辆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行驶许久,终于停在一个海拔2400米左右的台地上。这里就是远近闻名的“功臣村”——双龙镇凉山社区朝阳组。
  一眼望去,这里和乌蒙腹地的大多数村落并无二致。然而,走进村子,眼前闪亮的功臣灯箱,醒目的爱国拥军标语,还有许多人家门口悬挂的“光荣之家”牌匾,让人感受到它与众不同的“气质”。
  据统计,这个仅有40余户人家的小村落,平均每2户就有1人入伍,先后有15人次立功,88人次受到各类嘉奖和表彰。其中,在西藏军区某部服役的赵海永4次参加国际军事比武,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西藏军区“十大杰出士官标兵”,荣获西藏自治区五四青年奖章。
  翻开朝阳组参军人员名单,记者被一串名字吸引:1995年,姬正龙;1999年,姬敬松;2005年,姬万里;2012年,姬能江;2019年,姬永杰……
  “姬姓人家怎么有这么多人参军?”记者问道。
  “传承!”赵海永的父亲赵刚学脱口而出。
  威宁是一片红色热土。长征时期,红二、六军团转战威宁20个乡镇,在当地留下了“红军树”“红军桥”等众多革命遗迹和“红军赔银”等鱼水情深的佳话。朝阳组村民冷伍斤今年72岁,平时最爱看长征等革命题材的电视剧。虽不识字,冷伍斤却能准确记取一个个红色故事,如数家珍地讲给儿孙和村里的年轻人听。他自豪地告诉记者,小学课文《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的原型人物之一王玉清、电影《上甘岭》中卫生员王兰的原型人物王清珍、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梁三喜的原型人物王发坤,都是威宁人。
  丰厚的红色底蕴,让“一人当兵,全家光荣”成为当地群众的广泛共识。
  “咱村第一个参军的是姬田文。当年,他每次回来探亲都不停地和我们讲部队上的事,听得村里孩子满心崇拜。”赵刚学回忆,当了6年兵的姬田文,退役返乡后不仅看起来成熟稳重,做起事来也干脆利落,赢得全村人交口称赞。“当兵保家卫国,还能锻炼人、长本事,大伙都想把孩子送到部队去。”赵刚学说。
  姬田文的弟弟姬田荣在哥哥影响下参军入伍。服役期间,他担任过副班长、班长和代理排长等职务,3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后来,姬田荣的女儿姬蝶大学毕业后也参了军。
  如今,在威宁县,一家有好几个人当兵不是稀罕事,兄弟兵、父子兵、叔侄兵比比皆是。他们在军营大熔炉里挥洒汗水、建功立业,用爱军精武的一枚枚军功章擦亮“威宁兵”品牌。


连续5年适龄青年报名应征人数达征集任务数的8倍——
崇军拥军的激励

  “我们的家族中先后有9人当兵,希望我能如愿以偿成为第10个。”8月9日,在威宁县征兵体检站,来自双龙镇凉山社区朝阳组的大学毕业生赵海军对记者说。
  县征兵办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下半年该县适龄青年报名应征人数又一次达到征集任务数的8倍,其中大学生占比70%,这一热度已持续5年。不仅如此,两年服役期满后,主动申请留队的超过40%。
  “威宁持久的参军热、留队热,离不开军人军属满满的荣誉感。”威宁县领导告诉记者,威宁素有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历届党委、政府始终聚焦前线、前沿、前哨解难题,紧盯后路、后院、后代办实事,构建起“区域一体、军地联动、上下贯通”的拥军优属服务保障体系,营造出崇军、爱军、拥军的浓厚氛围。
  “县委、县政府对退役军人非常关心照顾,我现在是羊街镇党政办的一名工作人员,顺利实现了从退役军人到基层干部的身份转换。”一等功臣邓招香告诉记者,他对退役后的工作安排非常满意。
  邓招香曾服役于武警四川总队,在12年军旅生涯中荣立一等功和三等功各1次。
  “邓招香的安置是威宁县解决退役军人后路问题的一个缩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介绍,2020年以来,全县100%完成退役安置任务,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义务兵家庭优待金足额发放到位,军队离退休干部和伤病残军人全部接收安置。同时,县里大力支持退役军人建功“第二战场”。目前,全县“兵支书”“兵校长”“兵厂长”等有650余人。
  漫步威宁县双拥一条街,200余家拥军门店鳞次栉比,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全方位优惠优待服务。新建的双拥综合性文化广场和双拥陈列室,营造出浓郁的双拥氛围。近两年,威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聚合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同心向强 共卫国防”活动,让崇军拥军成为社会共识。威宁梁才学校、贵州工贸职业学院等学校专门设立奖学金,对立功的现役军人子女进行专项奖励;当地多家企业联合推出优惠举措,对在县城购房的军人军属实行最大幅度优惠。
  “每逢春节和八一建军节等重大节日,县人武部都会进村入户为现(退)役军人、重点优抚对象和军人家属送去关怀慰问。去年以来,我们采取现场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共走访慰问威宁籍官兵2000余人,基本做到全覆盖。”县人武部领导告诉记者,他们在大街乡走访时,发现某部战士王维的母亲体弱多病,家中缺少劳动力,当即安排专人负责常态联络,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合力解除后顾之忧。
  “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现在只希望儿子早日把立功喜报送回家!”“八一”慰问时,某部战士李秋的父母说。


山乡巨变激励“威宁兵”矢志建功军营——
富而思源的奋进


  前不久,一份三等功喜报从某部寄到威宁县。威宁县军地领导组成送喜报小分队,敲锣打鼓将立功喜报送到海拉镇新海村张保登家中。捧着儿子的喜报,张保登夫妇喜笑颜开:“这回咱们也可以在乡亲们面前光荣光荣了!”
  “在部队服役几年没立功,都感觉对不住家乡。”说这话的人叫马举卫。2011年入伍的他,与赵海永同年入伍到同一个部队。下连没多久,俩人就在各项军事竞赛中包揽冠亚军,成为单位出名的“双子星”。2012年9月,入伍不满1年的马举卫在上级比武中获得综合第一名,荣立三等功。后来,他又和赵海永一起参加国际军事比赛获得名次,荣立二等功。军旅生涯中,马举卫留下一串闪光的足迹。2020年,马举卫退役,被安置到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
  “在军营奋勇争先立功勋,是‘威宁兵’共同的追求,激励他们建功军营的是感恩奋进的心。”威宁县领导介绍,威宁所在的乌蒙山区,曾是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后,特别是2018年以来,威宁人民落实习主席“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的重要指示精神,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威宁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民生福祉实现历史性改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画卷徐徐铺展。富而思源、富而思进,一茬茬“威宁兵”把对党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建功军营的实际行动,在练兵备战一线频传捷报。
  走进凉山社区朝阳组,宽敞整洁的水泥路直通家门口,一幢幢小楼错落有致,阡陌纵横的田地间,绿油油的玉米苗长势喜人。
  在凉山社区当了12年“兵支书”的姬敬松告诉记者,当年脱贫攻坚产业调整种植“三白”(白菜、白萝卜、莲花白),乡亲们二话不说积极配合,大家坚信党的扶贫政策是真心为老百姓好。2020年,威宁县如期脱贫摘帽,乡亲们感慨:听党话、跟党走,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这两年,随着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社区大力发展平菇、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让村民腰包鼓了起来。如今,朝阳组人均年收入超过1.5万元,90%以上人家住上了新楼房。
  “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家乡的巨变。我们要把对党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建功军营的实际行动,矢志奋斗强军,努力再立新功。”赵海永道出威宁籍全体官兵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