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务工群众在大棚内摆放菌包
四月春光里,雄山街道寒洞社区处处迸发着发展活力。贵州威易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厂房内,菌包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工人们手法娴熟地操作着设备。厂房外的种植基地上,一排排大棚整齐排列,满载菌包的拖拉机穿梭其间。大棚内,务工群众们分工明确,摆放菌包、接种、浇水,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公司入驻威宁后,考察发现雄山街道寒洞社区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平整,就开始建设平菇大棚,今年3月份正式投产种植。”贵州威易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管理负责人罗彬说。
公司采用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从菌包生产到大棚种植,再到市场销售,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形成了一条高效的产业链。截至目前,公司已建成380余个大棚,完成80个大棚平菇接种种植,平均每天用工量达130余人。预计6月份大棚全部投入生产,平菇迎来采摘后,每天用工量将达到400余人,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增加群众收入。
“既能照顾孩子又能赚钱,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雄山街道北岩社区的马检是首批务工人员之一,每天160元的稳定收入让她实现了家庭与工作兼顾。50多岁的寒洞社区居民陈立学,凭借多年的拖拉机驾驶经验,在基地负责开着拖拉机运输菌包,月均5000多元的收入让他很是感慨:“没想到年纪大了,还能在家门口找到这么好的工作。开了一辈子拖拉机,这次算是为家乡的发展出份力,还能让自己的生活更有保障。”
如今,群众在基地务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钱包也渐渐鼓了起来,日子越过越甜,幸福感油然而生。白色大棚不仅撑起了群众的“致富伞”,更孕育着产业兴旺的新希望。当菌香飘满田间地头,这片土地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