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 · 村史村事)

云桥村

云桥村蔬菜种植基地
在羊街镇西南部,有一个宛如世外桃源般的村落——云桥村,距离县城35公里,离镇政府驻地12.5公里,这里藏着无数令人惊叹的故事与美景。
天生桥、马街、溶洞
早在亿万年前,大自然就挥舞着神奇的巨笔,精心雕琢出了“天生桥”这一伟大杰作。来到云桥村,放眼望去,天生桥两侧头洞、中洞、后洞的悬崖峭壁险峻而壮美,每道桥高平均高度都在90米左右,堪称大自然最震撼人心的景观之一,洛泽河支流的兴隆河就发源于此。羊街镇到石门乡的“羊石公路”正好从天生桥上经过,一路蜿蜒盘旋,延伸到大街、兔街、云贵……
兴隆河穿过天生桥头洞、中洞和后洞,为沿线村民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解决村民们的生产生活用水,可以说这条河流养育了天生桥沿河的群众。
1956年,天生桥入社,实行集体所有制;1958年,成立兴隆公社天生桥大队;1984年,命名为兴隆乡天桥村;1986年,由于天生桥经常出现大雾围绕,更名为云桥村,1992年,撤并建为羊街镇云桥村,沿用至今。
在天生桥靠羊街方向的一端,居住着一寨以赵姓居多的村民,这里叫马街。解放前,马街是一个集市,也是一个驿站。曾经,马街是一方充满活力与喧嚣的天地。一到集市的日子,这里人流如织,摩肩接踵,人们穿梭于各个摊位之间,挑选着心仪的物件。如今再去,原来的老路穿街而过,路两旁还保留着部分古香古色的“板壁房”(木板房)。夜幕降临,马街再次陷入宁静,但那份属于集市的热闹与繁华,却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了每个人的心中,成为了一段难以忘怀的岁月记忆。
红军烈士何正发
1936年3月,由贺龙、肖克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战略转移进入威宁境内。因病、负伤滞留在羊街镇的红军有12名,何正发是其中之一。
何正发在红军行进中上吐下泻病倒了。为了不影响大部队前进,何正发选择了留下,上级首长考虑决定将何正发留在了羊街镇云桥村(马街上)一位叫周绍兴的农户家。周绍兴一家为何正发求医问药,精心照料,但因病情过重,医疗条件有限,部队离开 10 天后,何正发不幸去世,年仅 18 岁。周绍兴一家将他葬于云桥村现在马街后面的一座山上。
1991年,威宁地方政府为红军烈士何正发修坟立碑,每年清明时节,学校、政府、地方百姓都会自发到烈士陵园缅怀红军烈士。
2014年,羊街镇党委政府新建了烈士陵园,将全镇散落的红军遗骸集中迁入,让曾经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浴血奋战的英雄们得以安息在一起。何正发也在这里找到了他永恒的归宿。站在红军烈士陵园前,庄严肃穆之感油然而生。这里是英雄长眠的地方,也是革命精神传承的圣地。
赵承功、赵成纲兄弟轶事
在黔山秀水之间的云桥村天生桥一带以赵氏族人为主,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还有一段关于赵承功、赵成纲两兄弟的佳话流传甚广。
在天生桥,有一个被群众铭记的名字——赵承功。清朝咸丰年间,时局动荡,英雄辈出,赵承功以其卓越的才能与胆识,被朝廷授予“朝議大夫四品军功花翎千总”之职,这是对他忠诚与功绩的最高肯定。
转眼步入民国,社会风云变幻。赵承功并未因时代的更迭而沉寂,反而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投身于家乡的建设之中。他担任当时的威宁州天生桥一带“九区十八团团总”,手握一方权柄,却从未忘记造福百姓的初心。
在天生桥,赵承功为官一任,深知民生疾苦。他深知交通闭塞是制约地方发展的瓶颈,于是毅然决然地出钱出物,带领当地百姓开山凿岩,不畏艰难险阻,只为修建一条通商大道——石阶路。在他的带领下,一条蜿蜒曲折的商道逐渐成形,不仅连接了内外,更促进了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赵承功的事迹,如同这条商道石阶路一般,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熠熠生辉。
赵成纲和赵承功两人的父亲是亲兄弟。赵成纲自幼天资过人,对诗书经义有着独到的领悟,一直在科举路上奋进。后来,赵成纲不负众望,一举考得功名,官居九品。
消息传到贵阳青岩,族亲状元赵以炳一家心中满是欢喜,为了表达对赵成纲的祝贺和对天生桥赵氏族人的鼓励,赵以炳决定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他精心安排,当即吩咐下人不远千里,送来一块三平米见方的长方形木匾一块、灯笼一对、报帖一份、家谱一部。
匾上,“忠義可風”四个镀金大字熠熠生辉,每一个字都凝聚着对赵成纲才华的高度赞誉。上题“钦命贵州全省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炳爲”,更是彰显了这份荣誉的官方色彩与尊贵地位。落款“咸丰伍年十月纵九品赵成纲榖旦”,则清晰地记录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让后人得以铭记。一对大灯笼,红绸缠绕,金光闪闪,“状元及第”字样更是光彩照人,并与木匾相映成趣。(因年代久远,加之世事变迁,如今灯笼上纸质装饰早已脱落,“状元及第”字样也自然不见,报帖亦遗失。)
新时代的云桥村
云桥村的历史令人回味无穷,如今的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云桥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云桥村辖5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044人。过去,这里以传统农业为主,村民们辛勤耕耘在田间地头。如今,养殖业、特色种植业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村庄经济注入了新活力。2024年,云桥村种植烤烟800亩、辣椒300亩,养殖牛566头、猪2060头,一派繁荣景象。
时下,正值春耕春种关键时期。在云桥村田间地头,到处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2025年,云桥村发展种植玉米4199.7亩、马铃薯1127.63亩、莲花白150亩、辣椒510亩、烤烟220亩,零星种植中药材1.62亩、经果林1213.93亩。全村养殖牛382头、猪1627头、羊291头、家禽3000余只。
来到云桥村,红军烈士留下的红军坟,静静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商道驿站、赵氏名人轶事,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丰富的历史底蕴。而天生桥水电站,则是现代科技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为这片区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云桥村,这个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绝美之地,正等待着更多人前来探寻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