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功章闪耀(苏远粉 摄)
从敲锣打鼓送喜报的热闹,到满腔热血送新兵的坚定,再到威宁“高原兵”的英雄传承,威宁这座在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公示名单中榜上有名的高原小城,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军爱民、民拥军”的炽热情怀。
喜报映笑脸 荣光耀家门
4月10日清晨,黑石头镇五心社区朱义家的小院挤满了乡亲。镇党委委员带着社区干部,将三等功喜报送到军嫂陈会手中,“他在西藏守国,我在威宁守家。”陈会抚摸着闪闪发亮的军功章,身后墙上“光荣之家”的牌匾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这样的场景在威宁已成常态:2018年到2023年,威宁“高原兵”荣立三等功以上共646人次,其中一等功2人次、二等功13人次、三等功631人次;2024 年,威宁“高原兵”再传捷报,截至目前,共收到立功喜报136人次,其中二等功1人次,三等功 135人次。
让尊崇“看得见、摸得着”,每一份喜报都庄严而隆重地送到军属手中。一支锣鼓队营造仪式感、一块定制装裱镌刻荣誉、一次家庭座谈倾听需求、一份优抚礼包传递关怀、一张“军功家庭”合影定格荣耀,“五个一”的创新送喜报机制,让“政府主导、社会接力,全民拥军、万家荣军”的双拥氛围愈加浓厚。
街头齐送兵 小城赤潮涌
初春的细雨如丝,浇不灭沸腾的赤子之心。就在三月中旬,数百名威宁籍新兵胸戴红花,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铿锵节奏巡城而过,彼时万人空巷、人潮如织,齐齐走上街头欢送新兵。
街道两侧,商户拉起“热血男儿保家卫国”的横幅,退役老兵以军礼相送,双目含泪的家属们怀抱鲜花,挥手告别。寒意未褪的晨风里,退役老兵合唱团高唱《咱当兵的人》,歌声撞碎雨幕,激得草海波涛也澎湃应和。
烽烟映忠魂 薪火永流传
不久前,夜幕下的威宁草海大剧院,国防教育情景剧《乌蒙儿女高原红》让前来观看的全县广大师生热泪盈眶。
光影交错的舞台上,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金色鱼钩、上甘岭烽火硝烟中的歌声、梨花树下相视凝噎的泪眼、当代“高原兵”爬冰卧雪的冻伤......一幕幕沉浸式互动场景,将王玉清、王清珍、王发坤等威宁籍革命英雄人物的故事感人重现,让观看的师生们在追忆中叩问初心,于缅怀中感悟传承。
鱼水情常在 春风化雨深
在威宁,拥军优属的温情早已融入市井百态。超市里,“军属优惠”的告示悬挂在显眼位置;环草海生态公园中的“军功荣耀墙”下,孩童踮脚抚摸立功官兵的名字;就连临街服装店的玻璃窗上,都贴着“军属九折”的标牌,老板娘笑言:“卖的是衣服,暖的是兵心!” 黑石头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统战部长、副镇长余华国翻开双拥台账,数据如春潮奔涌:2024年全镇送出39封立功喜报,春季征兵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我们钉‘光荣牌’像办喜事,送优抚金像发‘军功奖’,就是要让尊崇之光照进柴米油盐。”
从2018年至今,威宁“高原兵”连续七年立功人数超百人次,创下了群体立功、“贵”送精兵的奇迹,而全国双拥模范县的荣誉,正是对这片热土最炽热的回馈。
乌蒙山的杜鹃花年复一年灼灼绽放,草海湖的候鸟南来北往声声啼鸣,威宁的双拥长歌,也在军民同心的血脉里生生不息。
当新兵家书与功臣喜报在邮路上穿梭,当校园国防课的号角与军营拉歌声共鸣,这座高原小城正以最朴素的信仰,将“军民团结如一人”的诗篇,写成山河岁月里永不褪色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