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农正在进行果园管护
本报讯(记者 祖海雪) 春日的雪山镇谢家村苹果园里,雪白的苹果花竞相绽放,微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花香,宛如一幅清新的田园画卷。苹果花开,不仅装点了谢家村的山川田野,也开启了村民忙碌而充实的农忙篇章。
走进果园,果农们正穿梭其间,忙着进行果园管护工作。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苹果基地新引进了智能喷灌系统,这套集节水、高效、精准灌溉于一体的水肥喷灌系统,共投入资金40万元,为当地苹果产业向智慧农业转型迈出坚实一步。
“安装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以后不仅减少了人工成本,还极大提高了灌溉效率。”公司基地负责人杨威说。
威宁自治县木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22年向当地村民流转土地300亩,涉及66户农户,由公司进行集中种植管理,主要种植黄金维纳斯和富士两个品种,每个品种150亩。
公司的进驻也为当地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一方面公司返聘当地村民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公司在技术上给予支持,为当地果农的发展提供了可靠支撑。
今年已经67岁石兴德是谢家村村民,种植苹果13年了,在基地务工不仅让他有了稳定的收入,还能学习种植技术。“现在在基地里打工,学到技术以后还可以运用到我的果园里。在这里工资是按天算的,100块钱一天。”石兴德说。
苹果种植属于一个长期的投入过程,从管护到摘果都需要大量劳动力。现在正处于管护的重要时节,公司每天都有20多人在果园务工。
雪山镇谢家村,作为苹果种植大村,全村共种植苹果12000余亩,其中种植50亩以上的11户,20亩的110户左右,苹果种植覆盖了全村村民。
为了推动苹果产业进一步发展,近年来,谢家村采取“公司 + 基地 + 农户”的发展模式。公司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经验,基地作为示范和培训的场所,农户则负责具体的种植工作,三方紧密合作,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苹果的种植效率和品质,还拓宽了销售渠道,延长了苹果产业链。
谢家村党支部书记张泽光说:“目前村里已实施水肥一体化500亩,这一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苹果的品质。下一步我们将在技术上不断革新,通过自媒体网络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在提升苹果品质的同时增加群众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