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剧把缅怀先烈、红色传承、党性锤炼、国防教育和文明实践以艺术化形式融为一体,在追思中叩问初心,于缅怀中砥砺忠诚,向全县广大师生呈现了一堂沉浸式“思政课”。
教学展演演绎了威宁近百年澎湃岁月里威宁“高原兵”的英勇事迹,充分展示了当代威宁“高原兵”卫国戍边、争创功勋的拼搏精神,解读了威宁“高原兵”立功群体的成功“密码”,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展演共分《金色的鱼钩》《上甘岭的歌声》《梨花树下的承诺》《高原薪火永相传》四幕。第一幕《金色的鱼钩》演绎红军长征路上过草地时的真实故事,故事里的老班长原型之一就是威宁籍老红军王玉清,他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生动写照,面对艰难困苦,不畏牺牲,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与奉献。第二幕《上甘岭的歌声》讲述威宁籍卫生员王清珍在战火中为受伤战士包扎抢救,以非凡的勇气担当书写了一段不朽的传奇。第三幕《梨花树下的承诺》演绎了威宁籍年轻战士王发坤和妻子李金花在梨花树下完成婚礼,但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中上阵杀敌为国捐躯,妻子李金花独自持家,一生为丈夫尽孝育娃的故事。第四幕《高原薪火永相传》通过邓招香、马举卫、赵海永等威宁籍军人的参军报国事迹,充分展示了威宁“高原兵”的英勇精神,展现了威宁“高原兵”群体连续七年立功人数破百,现役立功人数全省第一、全国领先的良好形象。
最后,全体观众齐声高唱《歌唱祖国》,展演落下帷幕。一幕幕沉浸式互动场景,让观众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和雪域边疆,红色情怀在心中燃烧,点燃了全场师生的干劲和热情。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观看此次展演,经历了一场触动思想的红色“视听盛宴”,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进一步强化了党性修养,将沿着革命先辈奋斗过的足迹继续前行,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的实践中展现威宁教育新风采。
“作为一名思政教师,观摩了这场红色情景剧后我感受颇深,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密码,也是我们思政课程的鲜活教材,我们将通过思政教学将小课堂连接时代大背景,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威宁自治县第四中学副校长刘尧深有感触地说。
全县教育领域相关负责人、思政课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观摩了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