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622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二、周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双龙镇水潮社区:党参“种”出致富新希望
新闻作者:罗喜贵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务工群众在基地种植党参


  春日暖阳下,双龙镇水潮社区的党参种植基地一派忙碌景象。务工群众开沟、放种、覆土一气呵成,干劲十足。
  基地负责人马其攀种植党参可是个老手,有着七八年的丰富经验。去年,他在黑土河镇种植的100多亩党参大获丰收,销售额高达170多万元,这让他更坚定了继续发展党参种植的决心。
  为了让种植效益更好,今年马其攀经过考察后,将种植基地选在了双龙镇水潮社区。这里土地平整、气候宜人,非常适合党参生长,再加上离县城近、交通便利,更利于运输和售卖。于是,他通过流转土地,把党参种植规模一下子扩大到了200余亩,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务工增收的机会。
  在种植基地里,马其攀一边指导着大家干活,一边分享着种植心得:“党参种植,种好种坏可大不一样。种得好,亩产量能达到1500斤以上;要是管理不到位,可能也就400至500斤。所以技术和管理相当关键。现在市场上,党参统货价格在16至18元一斤,品质好的能卖到20至24元一斤,算下来,每亩产值能超过2.3万元。威宁海拔高、气候好,种出来的党参品质好,根本不愁卖!”
  过年前,基地就开始翻地、准备种苗,2月中下旬,基地正式开启了种植工作。用工量大的时候,每天多达90余人在基地忙活,人少的时候,也有20多人。
  水潮社区村民杨贤巧为了照顾家庭,没法去远处打工。如今基地就在家门口,她每天早出晚归,一个月能挣3000元左右。“既能照顾家里,又能挣钱,这日子过得可踏实了。” 杨贤巧满脸笑容地说。
  还有60多岁的黄训琴老人,在家待不住,就和村里的“老姐妹”们一起来到基地。一边唠家常、一边干活,一天下来能挣100元。黄训琴笑着说:“这活不累,就当锻炼身体了,还能挣点零花钱,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下一步,我将积极探索其它中药材种植,将基地规模扩大,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为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带来希望。”马其攀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