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622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二、周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金斗镇:“姜”来好“丰”景
新闻作者:彭凯 曹静怡 赵伟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松使用翻耕机进行覆土


  东风吹绿草,布谷劝春耕。惊蛰时节,走进位于金斗镇杏子社区的小黄姜种植基地,只见层层梯田如天然棋盘镶嵌于碧水青山之间,十余名务工群众在田地里往来穿梭,开沟、起垄、放种、施肥、覆土,一派火热的春耕场景。田地间,翻耕机带着隆隆的轰鸣声,扬起阵阵尘土,一排排播种好的生姜地纵横交错,脉络分明。
  小黄姜又称小种黄姜,切面金黄,辛辣味浓,纤维较细,可作烹调配料或制成酱菜、姜糖等,同时也可用于食品、饮料及化妆品香料中,市场需求量大,效益可观。
 
开局:高原山地摆下“黄金棋盘”
 
  “这片往年种玉米的80亩山坡地,今年我和返乡创业的陈松合伙,从农户手里流转过来试种小黄姜,希望能有个好收成。”杏子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华一边指挥大家播种一边介绍。
  从2009年起,杏子社区群众陈松便在浙江工地务工,年入10万元的他,去年冬天决定返乡执起“农棋”,发展高效高产的山地农业,想法与陈华一拍即合后,于是这对“创业搭档”就从云南建水引进耐寒高产的“贵黄二号”小黄姜品种。
  “流转土地、购买种苗、准备肥料,再加上人工费用,试种的80亩地虽花了近40万元的成本,但按计划亩产8000斤、市场价每斤3元计算,试种成功就能有近200万元的收益。如果今年小黄姜种植效果好的话,明年就可以扩大规模,带着全村的乡亲们一起干。”陈华抚过湿润的泥土,言语中充满了希望。
 
布局:农技上门提供“锦囊妙计”
 
  “山坡地昼夜温差大,晚上露气重,覆土要留三分透气空间,种距不能太密。”田地里,镇上派来的农技人员手拿皮尺穿梭指导,查看播种间距。试种小黄姜,一开始陈华心里也不免有些忐忑,但有了上门服务的农技人员指导,他心里增添了不少底气。
  杏子社区光照时间长,山地土质疏松、土壤肥沃,适宜发展小黄姜种植。有条不紊的种植离不开技术保障的支撑。据了解,在得知陈华、陈松计划发展小黄姜种植产业消息后,金斗镇政府当即组织农技人员上门服务,选育品种、调配农机、选购农肥,一桩桩、一件件,为他们做足了准备。在遇到棘手的种植问题时,还积极联系市、县农技部门,取经求技,彻底解决了小黄姜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金斗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吕星介绍:“在了解到像陈松这样的返乡创业需求后,我们在创业投资、引进项目、农技服务方面,都给予了全力支持。等到小黄姜采收季,我们会在销售方面帮助他们寻找渠道。”
 
谋全局:新型山地农业“落地生金”
 
  一垄生姜播种完毕,休息时,陈华站在坡上向记者介绍杏子社区新增的产业。顺着他手指方向,远处山下20余亩的橘子树正迎春抽出新叶、近处半山腰上10余亩的樱桃树也正含苞待放,红花、绿叶、黄土、目光所及之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春景……
  杏子社区的山地农业产业发展,仅仅是金斗镇因地制宜、推动山地农业产业高效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的金斗镇,构建了一副立体的现代山地农业产业棋局,雪莲果、辣椒、杨梅、冰粉果、花椒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如一颗颗旗子般遍布其间、齐头并进,成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强大助力。
  “乡村振兴如棋局,需要着眼长远、深谋远虑,每个产业都要落在山水禀赋的关键点上。过去是‘单子孤棋’,如今已全镇‘联势成局’。小黄姜的金、杨梅的紫、樱桃的红、面条的白,正织就高原特色农业的锦绣棋盘。”吕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