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621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二、周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威宁开展2025年毕节市“农机闹春耕 粮食安全行”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种植培训
新闻作者:沈光勇 李玉琴 岳刚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讯(记者 沈光勇 李玉琴 岳刚)近日,在双龙镇红光村的土豆种植基地里,省市县三级农业技术专家与200余名“新农人”共同见证科技赋能传统产业的蜕变。与常规培训不同,这场马铃薯种植全程机械化实训,涵盖了耕整、施肥、起垄、覆膜、播种、植保、收获等各个环节中北斗导航的精量控制。农户们围着技术人员反复演练,原本布满老茧的双手,正在学习驾驭“铁牛”的新技能。
  “以前土豆种植用的人工多,亩产较低,一亩收成只能在3000斤左右。经过今天的学习,机械化种植每亩可以达到8000斤左右。”双龙镇江林村村民马勋权说。
  农投机械服务有限公司农机手马敢迪告诉记者:“就像给农机装上了‘千里眼’,以前人工播种深浅不一、远近不同,现在都是智能化,作业效率至少提高5倍,出苗也会很整齐。”
  培训现场,技术人员手把手教学,耐心地纠正每一个不规范的动作,解答农户们提出的各类问题。一台台马铃薯播种机在农户们的操作下,精准地将土豆种进地里。毕节市七星关区农机技术推广站站长吴建军说:“马铃薯的机械化种植降低生产成本,使马铃薯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提高了马铃薯的品质,使毕节马铃薯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据毕节市农业农村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全市农机总动力预计达625万千瓦,马铃薯主产区域综合机械化率达70%以上。随着“三个100%”攻坚行动全面推进,毕节马铃薯产业将迎来蝶变,在这片孕育希望的土地上,“铁牛”与“金豆”的科技对话,正谱写出现代农业的崭新乐章。
  “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可能还会实现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作业。科技不仅让土豆变成‘金豆’,更让传统农人转型为‘智慧新农人’,这才是乡村振兴最动人的风景线”。毕节市农业农村局农机研究所负责人刘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