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务工群众进行大田种植天麻
初春时节,走进哲觉镇贵州驰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天麻种植基地,务工群众正为天麻种植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有的在育苗基地里,小心翼翼地采收着天麻种子;有的在大田基地里,铆足干劲种植天麻;有的穿梭于郁郁葱葱的林间,进行林下种植和管理……整个基地,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天麻对生长环境极为挑剔,气候要温和湿润,土壤要疏松、排水性好,海拔最好在2000-2600米之间。素有“林海哲觉、中药之乡”美誉的哲觉镇地处威宁自治县南部,林地面积达27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64.6%。林下的腐殖质土、枯枝烂叶,还有丰富的蜜环菌等有益微生物,非常适合天麻生长。
哲觉镇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探索出了“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贵州驰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林业资源和疏松、透气的土壤,大力发展大田和林下天麻种植,让周边农户参与种植增加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从2023年就开始种天麻,今年公司打算种植1600余亩,其中大田种植400余亩、林下种植1200余亩,覆盖公平、大桥、对格、铁厂、菁竹5个自然村。从元月份就开始种,现在已经完成80%,预计3月份就能全部种完。”贵州驰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指导员李培波表示。
自基地开始种植天麻以来,用工高峰期时一天能有100多人务工,从移栽、管护到采收,一年下来,用工总量能达2000多人次,去年光务工工资就发放了200多万元。周边村民来务工,不仅挣到了钱,还学到了种植技术。同时,村民还可以直接购买公司培育的天麻种子,质量有保证,也省了运输成本,大家种植天麻的积极性更高,带动了50余户农户一起种植。
“我在基地种天麻半年多了,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块钱,还学到了种植技术。今年我从公司买了些种子,自己种了3亩左右,也想跟着大家一起发家致富。”在箐竹村务工的村民崔桂梅,一边干活一边开心地说。
在红松村务工的村民卯郎秀也高兴地告诉记者:“我在基地干了一年多了,平时是育花粉、培菌床、下种,秋收的时候帮着采收天麻,一天能挣90多块,还管一顿午饭。离家近,既能照顾老人小孩,又能挣家用,真是太好了。”
如今,“小天麻”还真种出了“大产业”,但这只是哲觉镇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哲觉镇充分发挥 “党委统筹、支部领办、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四级联动体系作用,按照“北中药、南水果”的产业布局,撬动“长短结合、多点支撑”的“2+N”产业矩阵,已成功走出了一条“组织强、产业兴、百姓富”的产业振兴之路。
“目前,哲觉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预计产值能突破2.3亿元,带动每户增收超过5000元。下一步,我们打算动员更多群众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把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让全镇的天麻等中药材走出大山,走进全国,冲向世界。”哲觉镇党委书记肖林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