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617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二、周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威宁自治县 “十项行动”保障务工人员稳岗就业
新闻作者:祖梅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讯(通讯员 祖梅) 近日,威宁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威宁自治县2025年提高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工作方案》,明确实施“十项行动”,着力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持续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
  党建引领、各方协作。发挥威宁自治县在深圳新型产业工人党支部党建引领作用和威宁自治县驻外劳务协作站资源链接作用,在新型产业工人党支部及劳务协作站设立威宁籍务工人员就业服务窗口,常态化为威宁籍务工人员提供公共服务等;党支部领办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发挥基层党员作用,加强特殊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的走访关怀服务,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   
  政府搭台、供需对接。以跨省务工劳动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与大型用工省份人社部门的对接联络和工作联动,拓展劳务协作空间帮助用工市场实现供需精准对接。2025年通过联动各地人社部门,依托劳务协作机制实施“百企万岗”活动,实现合作大型企业100家以上,收集优质岗位1万个以上。 
  返乡问需、返岗助力。做好“两节”期间返乡返岗服务工作,节前加强返乡监测,引导安全返乡;节日期间强化岗位推送、政策宣传、专项招聘、技能培训等提升服务质量;节后组织开展“返岗直通车”等活动,让更多劳动力从输出地到用工地“零成本”实现就业。     
  全年送岗、政策连心。依托各类就业信息平台和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就业推荐、专场招聘、政策宣传等活动,多渠道发布招聘岗位和政策信息,实现招聘活动“不断线”、就业服务“不打烊”。  
  干部入户、数据赋能。充分发动基层力量,依托“毕就业”小程序,摸清群众就业意愿、就业方向、就业行业、薪酬期望等信息,针对性开展就业服务,引导未就业人员及时转移就业。不定期对外出就业人员进行电话回访或者其家庭成员进行访谈,了解具体务工地、务工收入、务工行业等信息,对有意愿调整务工地点、务工企业的,根据需求及时引导转岗就业。  
  市场调节、亲邻互带。鼓励和支持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党支部领办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等培育优质劳务经纪人,通过组织培训、经验交流、评先评优等方式,提高劳务经纪人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鼓励劳务经纪人主动带动家乡劳动力外出务工,通过“亲邻互带”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化。 
  培训充电、技能提升。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推行订单式、套餐式培训。落实职业技能等级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的“证书直补”政策。实施“一培双考”改革,探索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标衔接。加强劳务品牌培育,围绕全国产业发展和市场需要,结合县劳动力产业分布、所属行业、从业规模及就业人数等特征分领域打造一批吸纳或输出劳务人数较多、素质较高、劳务质量较好、管理运行规范的特色劳务品牌。  
  校企合作、订单拓岗。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用好人力资源机构、技工院校等载体,搭建“政企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企企合作”等平台,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以大型用工地企业用工需求为重点,建立企业技能人才“需求清单”和产业工人“培训清单”,引导企业和县内人力资源机构、培训机构等各类主体按照“清单”开展培训和输出,提升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引凤还巢、支持创业。聚焦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场租补贴和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和支持各类市场化服务机构为创业者提供服务;对返乡人员创办企业招用的技术技能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纳入人才引进政策支持范围;鼓励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将车间建到家乡,将劳务承包到家乡,引导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 
  劳动维权、后顾无忧。聚焦外出务工人员劳动维权事宜,进一步加大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增强劳动者维权意识;强化与有关部门联动治理、联动协商、联动排查、联动处置,落实“双转办”“双交办”快速处置机制,形成劳动维权工作合力,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劳动维权专员队伍,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劳动维权咨询、对接联络、案件跟踪办理等服务,及时处理异地劳动维权求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