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597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一、二、三、四、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论语读书笔记 (连载)
新闻作者:肖林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5.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试译:有人说:“冉雍仁德没有口才。”孔子说:“要口才做什么?用口才对付人,招人憎恶。我不知道他的仁,但怎么要口才呢?”
  笔记:冉雍,字弓仲,孔门十哲之一。《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以德行称著”,冉雍话少,孔子称“雍也可使南面”(6.1),说冉雍可以做君王,这个评价非常高。《说文解字》“佞,巧讇高材也。”讇通谄。对于语言,孔子反对“巧言”,憎恶“佞”,可见巧言仅为装饰,佞则是有意诽谤。冉雍不会说话,不能用佞来表达。在《论语》中,孔子认可“讷”,讷近仁,冉雍就是这一类人。
  5.6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试译: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我还没有信心。”孔子非常高兴。
  笔记:漆雕启,字子开,《韩非子·显学》把漆雕儒氏列为儒家八派之一,郭沫若考证为漆雕开。《墨子·非儒下》“漆雕刑残”,《丧家狗——我读〈论语〉》“大概有自卑感,信心不足,孔子觉得他谦虚自抑,很高兴。”李零先生这个视角很有意思,没有像以前注解一样,把漆雕开品质拔得很高。读《论语》,譬如这章,知道谦虚可贵即可,没必要大力推崇漆雕开其人。
  5.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试译:试译:“主张行不通了,坐木排去海上漂流去。跟随我的人,大概只有子路吧!”子路听了很高兴。孔子说:“子由比我勇敢,没办法寻找木材啊。”
  笔记:仲由,字子路,另一字季路,孔门七十二贤,事迹列入二十四孝。《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有勇力才艺,以政事出名。为人果烈而刚直,性鄙而不达于变通。”在论语中,子路性格特征十分鲜明,勇武有力,急躁脾气大,孔子为了磨炼他的性子,经常批评他,但外出时候,也经常带着子路,从子路死后,孔子悲痛地说“自吾有由,而恶言不入于耳”,由此来看,孔子还是很喜欢子路的。“无所取材”,《论语今读》翻译为“不知道如何剪裁自己。”意在说明孔子教导子由,不可凭血气之勇。《论语新解》翻译为:“没处去弄到这些木材。”意在说明孔子表面说归隐,其实不忍离去。都有积极意义,从“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18.6)来看,我取钱穆先生意思,孔子民众情怀如此浓厚,怎地轻易言归隐?
  5.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试译:孟武伯问:“子路仁吗”?孔子说:“不知道。”又追问。孔子说:“子由,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交给他治理,不知道仁怎么样。”
  “冉有怎么样?”孔子说:“冉有,有一千户大邑,一百辆兵车大家,可以让他当总管,不知道仁怎么样。”
  “公孙赤怎么样?”孔子说:“公孙赤,穿上礼服在朝堂上,可以让他与宾客交谈,不知道仁怎么样。”
  笔记:子路5.4说过。冉求,字子有,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有才艺,以政事著名……为性多谦退。”从后面孔子问志,冉求的回答,以及孔子批评冉求为季氏谋财来看,冉求善于理财。公孙赤,字子华。《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束带立朝,闲宾主之仪。”可见,公孙赤善于礼仪之事。本章没有讲道德仁义,讲学生的技能,孔子说“君子不器”(2.12),并没有否定技能,大约是技能相较德行,不需要过多言说。
  5.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试译:孔子问子贡:“你与颜回谁厉害?”子贡回答:“我怎么敢于颜回比?颜回知道一件事可以推知十件事,我知道一件事只可以推知两件事。”孔子说:“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
  笔记:颜回,字子渊,孔门十哲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儒家五大圣人之一。在《论语》中,颜回多次受到孔子赞赏,孔子回答颜回问题,直指要害,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回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仁焉。”《庄子·田方子》“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回年二十九,发尽白,早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足见,颜回得孔子真传。在1.15中,子贡以一推一,孔子就赞扬,“始可与言《诗》已矣”,现在颜回达到了“以一知十”,已经超过了孔子,孔子感慨“弗如也”。孔子大力倡导“举一反三”这种学习方式的背后,更体现一个教育者的崇高品质。唐人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可知先秦时期的孔子就有这种胸襟了。
  5.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试译:宰我白天睡大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没法雕刻,秽土的墙壁没法粉刷,对于宰我,还有什么可以责备的?”孔子说:“开始我对人,是听他的语言而相信他的行为,如今我对人,是听他的语言而观察他的行为。是宰我使我改变了。”
  笔记:宰予,字子我,孔门十哲之一。宰我多次受到孔子批评教育,这次最为严厉。《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有口才,以语言著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利口辩辞。”“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由此可见,孔子批评宰我,不是他睡大觉,估计是失信于孔子,欺骗他老人家了,要不孔子不会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这章出了很多名言,除了批评的话,还有“听其言,观其行。”
  5.11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试译:孔子说:“我没看见刚强的人。”有人说:“申枨。”孔子说:“申枨欲望多,怎么算得上刚强?”
  笔记:申枨,我查手中的书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个申党,字周,《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有个申绩,字子周,不知道是不是一个人。李零先生说就是《孔子家语》中“申缭”(今本作申续)。我手中版本的中华书局王国轩、王梅译著版,不知这个人名字为什么这么乱,随便提提。“刚、毅、木、讷,近仁”(13.27),孔子很重视刚强品质,认为它近仁,这里强调申枨多欲,恰好说明“无欲则刚”。
  5.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试译:子贡说:“我不愿意别人强加给我,我也不愿强加给别人。”孔子说“子贡啊,这不是你能做到的。”
  笔记:这是恕,子贡话中有对等意味。孔子强调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反求诸己,能要求自己做到,不一定能要求别人做到。由此可见,孔子还是强调个体的自我约束。
  5.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试译:子贡说:“孔子的文章,可以看见;他讲的人性和天道,却是听不到的。”
笔记:孔子的文章为什么看得见,他说的是生活点点滴滴,没有故作高深高谈阔论,孔子的人性和天道为什么听不到,因为这些东西就在孔子说的生活点滴之中啊!大约是子贡把孔子的人性与天道看得高深莫测,难怪孔子门人怀疑孔子有“隐”(7.24)。
  5.1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试译:子路知道事情,还没去做,害怕又知道另一件事情。
  笔记: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重点是做,实践比语言重要。《论语新解》“《论语》记孔子弟子行事,唯此一章。盖子路之勇于行,门人相推莫及,故特记之。曰“惟恐”者,乃代述子路之用心,亦见孔门之善于形容人之贤德矣。”
  5.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试译:子贡问:“孔文子为什么被封作‘文’呢?”孔子说:“勤勉好学,不羞耻向不如他的人求教,所以封为‘文’。”
  笔记:孔文子,姓孔名圉,“文”是谥号,“子”是尊称,卫国卿大夫。《论语集注》“孔文子使太叔疾出其妻而妻之。疾通于初妻之娣,文子怒,将攻之。访于仲尼,仲尼不对,命驾而行。疾奔宋,文子使疾弟遗室孔姞。其为人如此而谥曰文,此子贡之所以疑而问也。”由此可见,孔文子为人不咋地,把女儿嫁来嫁去,还要攻打国君,但孔子取其“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取其为人,大约这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7.22)。另《谥法》“学勤好问曰文。”有可能孔子仅仅是遵古制回答。今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积极意义。
  5.1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试译:孔子对子产说:“君子有四种德行:他的行为态度谦恭,他侍奉君上礼敬,他抚养民众恩惠,他使唤民众符合义。”
  笔记:公孙侨,子子产,郑国卿大夫。孔子这里的君子,就地位意义而言,而且不是一般地位,是子产一类的卿大夫。由此可以见,孔子将道德修为,期望是在执政者身上,只要他们具备恭敬惠义这些品质,将会推动国家的进步,典型的修身为了治国,泛道德主义。
  5.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试译: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人交往,时间再长仍然恭敬。”
  笔记:晏婴,字平仲,齐国卿大夫。与“朋友数,斯疏矣”(4.26)呼应了,孔子多次呼吁人与人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关系方能长久。
  5.18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试译:孔子说:“臧文仲给大乌龟盖了一间房子,山形的斗拱,华丽的柱子,他的智慧如何啊?”
  笔记:臧文仲,鲁国卿大夫。蔡,大龟。批评臧文仲玩物丧志,无甚德行,不配为官。孔子也爱背后评价人,“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
  5.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子文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试译:子张问:“子文三次当令尹,没有喜悦样子。被罢免三次,也不发怒。他推行的旧政,必然告诉新令尹,怎么样?”孔子说:“算忠。”子张问:“能算仁吗?”孔子说:“不知道。怎么算仁?”
  “崔杼弑了齐国君王,陈文子有十乘马,抛弃马离开齐国,到其他国家去。说:‘和崔子一样啊。’又走了,到另一国。又说:‘这和崔子一样啊。’又离开了。怎么样?”孔子说:“算清。”子张问:“算仁吗?”先生说:“不知道。怎么算仁呢?”
  笔记:忠,忠于职守;清,清白干净。孔子就事论事,按文中叙述,评价二人为忠、清,其他“未知”,不敢评论是否“仁”,可见孔子评价人谨慎,有依有据,不会妄自揣测。
  5.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试译:季文子凡事考虑再三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第二次,就可以了。”
  笔记:孔子对慎言慎行是极其重视的,“三思而后行”也是今天的教科书教育我们谨慎做事的成语。孔子在这里却说“再,斯可矣。”思考两次就行了。唐朝有“房谋杜断”,这里的“三思”是谋,“再”是断,说的是善谋善断,当断则断,不可犹豫。
  5.21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试译:孔子说:“宁武子,国家清明,则智慧;国家浑浊,则笨拙。他的智慧是可以学习达到,他的笨拙则是学习达不到的。”
  笔记:这和“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5.2)类似,每每读到这些章句,我总觉得孔子有滑头一面,国家清明你出来,国家黑暗你躲起来,这算什么呢?难得糊涂吗?但联系“知其不可而为之”(14.38)理解,大概是孔子倡导躲起来,为的是“独善其身”吧。
  5.2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试译: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我的学生有志向行为却简单粗放,有才华却不知道剪裁取舍。”
  笔记:孔子周游列国,郁郁不得志,所以,大发感慨,回去吧。估计孔子说宁武子的“愚”,就是这种,他也放弃了,还是回鲁国去。孔子回去,并非归隐山林,不问世事,他是退而求其次,干起教育工作,想培养一批优秀的政治家,以匡正天下。所以,孔子的“隐”,还是“知其不可而为之”(14.38)。
  5.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试译: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计较过去的仇怨,仇怨就越来越少了。”
  笔记:“怨是用希”指仇怨就越来越稀薄了。这就是宽恕,既往不咎。读到这里,不禁发问:你的怨念倒是少了,别人也如你般吗?你还说过“赐也,非尔所及也。”(5.12)啊!孔子总是把所有事寄希望于个体身上,这种约束导致中国人养成“逆来顺受”的性格。
  5.24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试译: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直啊?有人给他借醋,他却向邻居讨来给人。”
  笔记:醯,醋的意思。醋是生活必需品,一般家里一定有,你向别人要来再给我,就是不耿直。这里说生活细节,孔子善于从细微中说道,说微生高这个人啊,为人处世拐弯抹角,这种直,是伪直。
  5.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试译:孔子说:“说好话、装出好脸色、足够恭敬,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隐藏怨恨交友,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笔记:真理是这样的,生活又该怎么做呢!今天的人认为,如果不这样做,那是“太直了”的表现。本章,值得深思,值得玩味!
  5.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试译:颜渊、子路侍立在旁边。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
  子路说:“愿把自己的车马、衣裘,和朋友们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遗憾。”
  颜渊说:“愿不夸耀擅长之处,不彰显自己的功劳。”
  子路说:“想听老师的志愿。”
  孔子说:“老人安心,朋友信任,少年怀念。”
  笔记:子路这个急性子,率先回答,不失侠义。颜渊回答,言辞谦逊,可见德行。孔子这个境界,就是“仁”,是他希望的伦理实现,秩序稳定,人心温暖,可见孔子的“仁”,规则运转与情感温馨并存。
  5.27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自讼者也。”
  试译:孔子说:“唉!我还没有看见有错而自我责备的人。”
  笔记:能够做到自我批评,是不容易的事情。足见孔子的学问,极其重视自我的塑造。
  5.28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试译:孔子说:“十户人家之地,一定有和我一样忠信之人,没有像我这么好学的了。”
  笔记:言传身教,孔子以自己作为例子,劝导我们要敏而好学,不可碌碌无为。
 
雍也第六(共三十章)
 
  辜正坤先生在北大作过一个演讲,修订后编入《中西方文化比较导论》一书,是我大学时候的教材,当时非常喜欢,毕业多次整理书籍,这本书被保留下来。我择其“生态环境横向决定论”观点来讨论,不逐一说明引用地方。辜正坤先生从中国地理环境分析,借以竺可桢曲线图佐证,认为“中国文化是静态文化,民族整体安居乐业,发展出以家为核心的爱国主义。儒家以孝为中心,主张以孝治天下的政治伦理,以及宗法政治制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滋生出来的。”“礼”的核心就是“孝”,其恢复礼制目的,就是达到秩序井然,天下大治,也就是“安”,以此提炼出由“仁”统领各类德目,目的是内修德行,外用为政,让人与人之间,充满温情,这才是“乐”,孔子的学说能够得以光大,正是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决定的。春秋至宋明,中国威胁基本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大环境没有太大改变,宗法制度一直流传下来。尼采说,人的本质就是权力意识,我多次说到,孔子以德治国、寓法于礼的理念,忽视了权力的可怕性。现在看程朱理学为何会提出“灭人欲,存天理”,宋明商业蓬勃发展,提供了海外视觉,我推测程朱也看到了这一点,但没有从根本上来革新,简单以“灭人欲,存天理”解决问题,结果造成了更大的悲剧。直至十八世纪,西方的入侵,彻底打开中国人视野,才开始出现“中体西用”的讨论,也没有触及根本问题,孙中山先生“五权论”彻底触及权力的根本,到新中国成立,才逐渐摆脱孔子泛道德主义,以制度建树制约权力。这里仅作简单讨论,我读《论语》,主要目的在于汲取其在自我修养和求学态度的积极意义。
  6.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试译:孔子说:“冉雍,可以让他坐北方,面朝南方。”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仲弓为有德行”“仲弓父,贱人”。这两点说明冉雍这个人出身卑微,道德修养却很高。《史记·项羽本纪》:“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这里有个词“败北”,为什么失败要叫“败北”,古人以南面为荣,以北面为耻,所以历代皇家官家殿宇皆坐北朝南,进而引申为“南面称尊”,所以“使南面”很有深意,就是孔子认为冉雍有做官的德行,结合“南面称尊”,进一步可以理解为冉雍有君王德才,这是一个相当高的评价,在孔子对弟子的评价中,冉雍这种评价绝无仅有。说孔子由个人道德推及天下治理,这章无疑是最为显著的佐证。李泽厚先生在谈到这章时,用了四个字“无话可说”,很是有趣。
  6.2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试译:冉雍问孔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以,简要。”
  冉雍说:“办事时心中存敬畏,但行为简要,这样面对民众,是可以的吗?内心简要行为也简要,就太随便了吗?”孔子说:“冉雍说得对。”
  笔记:《说苑·修文》“孔子见子桑伯子,子桑伯子不衣冠而处。弟子曰:‘夫子何为见此人乎?’曰:‘其质美而无文,吾欲说而文之。’孔子去,子桑伯子门人不悦,曰:‘何为见孔子乎?’曰:‘其质美而文繁,吾欲说而去其文。’”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孔子说桑伯子“简”,是质美无文,没有到达文质彬彬的地步。
  6.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试译:鲁哀公问:“你的学生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颜回好学,不迁怒别人,不重复犯错。可惜早死了,现在没有了,我没听说谁好学。”
  笔记:在《论语》中,孔子对颜回多次评价,这里推荐颜回的根本在于颜回“不迁怒,不贰过”,鲁哀公求人才,以“好学”问,孔子以“好学”答,是以礼相待。答案中的颜回“不迁怒,不贰过”,体现出颜回的道德情操。不拿别人撒气,不重复犯错,没有一定的道德修养,难以做到。孔子每时每刻都在谈论个人德行修养。
  6.4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
  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试译:子华出使到齐国去,冉子代他母亲请求小米。孔子说:“给一釜。”
  冉子请求增加一点,孔子说:“给一庾。”
  冉子给了五秉。
  孔子说:“公孙赤去齐国,驾肥马,穿轻裘。我听说,君子帮助急需的人不帮助富裕的人。”
笔记:“釜、庾、秉”均为古代计量单位,六斗四升为一釜,两斗为一庾,十六斛为一秉,一斛为十斗。现在可以算出在要粟时几个人说的量和最终给的量,结合公孙赤去齐国“乘肥马,衣轻裘”,就知道孔子说“君子周急不继富”的意思了,用今天的话讲,叫怎么能做锦上添花的事呢。
  6.5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试译:原思做家宰,孔子给他俸米九百斛,未接受。孔子说:“不要这样,可给些你的邻里乡党啊!”
  笔记:《论语集注》“有余自可推之以周贫乏,盖邻里乡党有相周之义。”与上一章紧密相连,意在让原思做雪中送炭之事。
  6.6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试译:孔子评价冉雍:“耕牛之子有毛有角,祭祀时哪怕不想用,神明不用他用谁?”
  笔记:犁牛之子,说明出身卑微(即贱人),山川代指神明。“英雄不问出处”,唯贤是举。
  6.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试译:孔子说:“颜回这个人啊,内心长时间不违‘仁’,其他人最多能做到几天或一月罢了。”
  笔记:《论语新解》“浅譬之,心犹薪,仁犹火。薪无有不燃,然亦有湿燥之分。”有仁德不算,还要不断学习,坚守初心。
  6.8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
  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试译:季康子问:“仲由可以从政吗?”孔子说:“仲由果断,从政有什么难的呢?”
  问:“子贡可以从政吗?”说:“子贡通达,从政有什么难的呢?”
  问:“冉求可以从政吗?”说:“冉求多艺,从政有什么难的呢?”
  笔记:季康子是鲁国大臣,他打听孔子学生的才能,孔子说了这仨,子路“果”,子贡“达”,冉求“艺”,均可从政。果,果断,达,通达,艺,才能。《论语》章节很琐碎,像这样把三个人长处放在一起讲的很少,可以推测,孔子认为三人都适合,但如果一人同时具备了果、达、艺,那更是理想从政人选了。
  6.9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试译:季氏想让闵子骞出来做费地邑宰。闵子骞说:“请帮我推辞。如果再来,我就去外国的路上了。”
  笔记:《论语新解》“汶上:汶,水名,在齐南鲁北境上。水以北为阳,凡言某水上,皆谓水之北。”闵子骞为何不为官,可能是一种谦虚,认为自己的德才达不到为官的标准,或者是对季家的不中意。闵子骞在孔门四科中,以德行称著,结合季氏“八佾舞于庭”来看,应该是闵子骞对季家不中意。
  6.10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试译:伯牛生疾病了,孔子探问他,从窗外握着他的手,说:“完了,命运啊!你为什么会生这样的病啊!你为什么会生这样的病啊!”
  笔记:伯牛,《孔子家语》“以德著名,有恶疾。”如此有德之人竟然要死了,孔子惜才,感慨天命无常,人生充满意外,无奈!
  6.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试译:孔子说:“颜回,贤啊!一碗饭,一瓢水,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这种忧愁,颜回却自得其乐。贤啊,颜回!”
  笔记:《论语》开篇就讨论学习的快乐,《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来源于此,历代文人都继承了这一点,以修养自身、著述为学为乐。《丧家狗——我读〈论语〉》“颜回穷开心。”戳到笑点。有趣的是,有人据本章认为颜回死于营养不良,或者说是被饿死的。孔子也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7.16)。孔子怎么不被饿死呢?
  6.12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试译:冉求说:“不是我不喜欢老师的学说,是能力有限。”孔子说:“能力不足的人,半途而废,如今,你是画地为牢。”
  笔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6.7)。研究学问不是学就能达到的,还要“实习之”,颜回“三月不违仁”,冉求连“日月至焉而已矣”都不算,这是不学无术,找借口,自甘堕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