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化、规模化饲养提高了效率(何欢 摄)
马铃薯成为雪山镇农业招牌(沈光勇 摄)
毕节市威宁自治县雪山镇是农业产业大镇,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在该镇的高海拔地区种植马铃薯,低海拔地区种植苹果,荒山草坡则用于养殖牛羊。如今,这些产业发展布局不仅已经成为现实,还成为了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三驾马车”。
目前,雪山镇充分利用苹果基地走高端精品路线,并围绕马铃薯、养殖等产业不断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链,同时充分利用果园与灼甫草场走农旅融合发展路子,打造现代化的新型农业产业。
绿色产业是雪山镇乡村振兴的底气和信心。
雪山镇拥有3个产值过亿元产业,农业总产值超9亿元。2023年,全镇苹果挂果面积4万余亩,产值超过3亿元;马铃薯种植面积12万亩,产值超过4.8亿元;牛存栏3万余头、羊出栏8000多只,产值超过1.2亿元。
雪山镇广袤的土地非常适合种植马铃薯,马铃薯曾经还是当地群众的主食。但因为不值钱,之前即使丰产也没有让种植户赚到钱,直到一群来自外地的客商让雪山马铃薯产业出现转机。
外地客商走进雪山镇收购马铃薯,把原来不起眼的马铃薯卖成了“金疙瘩”。这引起了当地的思考:交通不畅、信息不通,客商却不顾长途跋涉前来收购马铃薯,说明雪山马铃薯有其独特的优势。
经过探索发现,雪山马铃薯的优势在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低纬度、高海拔,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土壤疏松、病虫害少,因此种出的马铃薯个头大、富含膳食纤维、淀粉含量高、口感好,深受消费者青睐。
目前,雪山镇在高海拔的凉山、灼甫、狗街等地种植马铃薯12万亩,马铃薯成为雪山群众致富增收的第一产业。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为了恢复生态、推动石漠化治理,威宁鼓励县直部门下乡创办果园。于是,自治县水保办、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来到鱼塘村、谢家村创办以苹果、梨为主的果园一场、二场、三场。
1992年,自治县水保办在鱼塘村创办以苹果为主的果园一场,让村民开了眼界。看到种植苹果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产业,村民主动到果园学习剪枝、施肥等管护技术。许多乡亲跟着种,致富能手帮他们选种苗,手把手传授管护技术。
短短两三年时间,鱼塘村种下了上万亩苹果树。目前,鱼塘村、谢家村、锅底村、妥打村等苹果种植面积达到5.3万亩,其中挂果面积为4.1万亩,建有7个苹果园示范场、8个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56户30亩以上种植大户。
另外,雪山镇拥有天然草山草坡面积达1.8万亩,发展养殖业得天独厚。1986年,原农业部在灼甫草场实施南方草地畜牧业综合开发项目,并成立高原草地试验站,人工改良草地,引进优质牛羊品种,培育出了适宜当地的新品种。
2000年,雪山镇协调联系自治县品改站在当地设立了3个品改点。在饲养方式上,雪山镇从最初的散养到大户集中养,再到现在推行家庭牧场。通过品种改良和养殖技术、设施的提升让雪山镇养殖业“牛”气十足,“羊羊”得意,推动了产业提质升级。
在雪山镇,肉牛养殖不仅仅是草原上的传统牧业,更是融入了现代科技的新型畜牧业。品种改良是肉牛养殖现代化的重要一步,引进的西门塔尔牛等优质品种,提高了牛肉肉质。
通过种牛繁育基地的建立,优良基因的传承,使肉牛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家庭牧场模式的推广,使得养殖更加科学化、规模化,提高了饲养效率,降低了成本。这些革新性的举措,使得肉牛养殖成为雪山镇经济的重要支柱。
马铃薯、苹果、肉牛养殖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带动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投身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他们或成为种植技术的传播者,或成为果园的管理员,或成为家庭牧场的经营者。这些改变不仅提升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提高了他们的技能水平,让他们在产业发展的浪潮中找到了新的角色定位,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提升,为乡村的未来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