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588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一、二、三、四、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威宁:从“一抹绿”到“连片绿”
新闻作者:林登珍 张茜 杨静 杨秀琴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威宁:从“一抹绿”到“连片绿”
□ 见习记者 林登珍 张茜 记者 杨静 实习生 杨秀琴


生态威宁。(何欢 摄)




  70年,足够一棵树苗长成大树;70年,足够一棵小草变成一片绿荫;70年,一个西南县城书写了辉煌蜕变。1954年-2024年,是威宁自治县成长发展的70年,70年生态建设筚路蓝缕,70年绿色发展栉风沐雨。威宁从漫漫黄沙中种起一片片绿洲,用几代人的守护,用几十年的探索,逐步走出了绿色发展之路。

■ 荒山变“绿洲”

观风海沙子坡林场。(何欢 摄)

  沙子坡,如今是一片天然氧吧,是一道绿色屏障。然而,39年前的沙子坡,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荒坡沙地,大风过处,黄沙漫天。周围的村庄不仅饱受风沙侵袭,严重的石漠化还让庄稼都难以成活。
  1978 年,为了恢复沙子坡生态环境,威宁自治县将沙子坡纳入全县营造“三大林带”之一,当年种植华山松1万余亩。
  1984年,威宁自治县被列为全省12个林业重点建设县之一。1985年,威宁自治县在沙子坡实施人工植树造林工程,在这片37740余亩的土地上,种下了16吨的华山松种子。
  “当时靠人工种植,前后差不多种了两个月。种下去以后,我们按照片区每天分工巡护,防止鸟类把种子叼走,等草籽生长出来,我们要随时巡护,防止老百姓放牲口啃食。”第一代护林员冯仇敏说。
  造林不易,守林更不易。华山松种下去以后,为了守护好这片来之不易的“绿色财富”,林场设立了护林队,进行常年管护。30多年来,当初的“林一代”早已退休,经过“林二代”的坚守,现在“林三代”接过父辈的接力棒,继续守护着林场。
  从“风沙地”到“绿丝带”,沙子坡林场用30多年的时间书写了威宁绿色发展的传奇。如今,沙子坡林场总面积近6万亩,林区森林覆盖率93.4%,成为威宁“生态立县”的成功典范之一。
  长期以来,威宁持续深入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治理,用70年的时间,让威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7.7%,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4%,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营造了天蓝、水清、地绿的良好环境。

■ “林地”变“宝地”


林下种植赤松茸。(李云侠 摄)

  守得青山,抱得金山。林下经济一头连着“百姓富”,一头连着“生态美”。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观风海镇积极探索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持续推进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换,走出了一条集生态优势和经济价值有机融合的新路子。
  走进威宁自治县国有沙子坡林场林下天麻中药材种植基地,一垄一垄铺设完毕的天麻“深藏”在泥土下进行发酵,基地负责人正忙着给天麻浇水,确保药材品相优质,药效上乘。据了解,观风海镇沙子坡林场现有林下天麻基地1个,占地面积约2000亩,年产值达1.2亿元。
  林下产业多点开花,林上经济蓬勃发展。在沙子坡林场,每到松果收获的季节,林场周边群众抢抓时节忙着采收松果拿去售卖,手脚麻利的群众一天依靠收松果能挣1500多元,林业发展让群众吃上了“林业饭”。
  观风海镇沙子坡林场林下经济发展只是威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一个缩影。在哲觉镇,当地群众依托林海哲觉天然资源优势,同样吃上了“生态饭”。
  哲觉镇林地面积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4.5%。其中,经果林7000余亩、林下种植2.3万亩。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哲觉镇积极发展林下天麻、林下养鸡等产业,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威宁自治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实施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加快发展绿色惠民产业。
  经过不断努力,威宁林下经济总量迅速增长。2024年,威宁林下经济产业链总产值达17亿元以上。截至目前,全县林下经济面积达67.8万亩,正向着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方向稳步前进。

■ 生态优带来“旅游热”


夏日草海北坡。(何欢 摄)

  威宁草海,一颗闪耀在云贵高原上的明珠,是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也是中国著名的湿地之一。然而50多年前,威宁人围湖造田,向湖要粮,上山垦地,开荒种地。草海水面从40余平方公里骤减至5平方公里,大片山林被砍烧殆尽,慢慢变成石漠化荒山。
  随着生态被大肆破坏,群众生活也苦不堪言。“脚踩一鞋泥,风吹满嘴沙”,一眼看去,全是光秃秃的山坡、干涸的河床、贫瘠的土地。
  痛则思变。2015年10月28日,草海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启动。在中央、省、市的坚强领导下,威宁紧紧围绕“治水、治山、治环境”的思路,开展实施了“法制护湖、退城还湖、退村还湖、退耕还湖、截污治湖、造林涵湖”六大工程,草海迎来了全面综合治理:人退湖进,搬迁草海生态敏感区居民5969户,征收6万亩土地退耕还湿,建成老城区周边污水收集管网40余公里、21个污水处理厂,完成草海流域造林绿化43500亩……
  草海再次精神焕发,水面拓至30平方公里,草海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得到充分恢复,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草海,重现碧空如洗,山野如画。
  种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如今的草海湖畔凭借其优美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富饶多样的植被种类吸引着游客前来旅游避暑、观鸟看景。春有草长莺飞、夏有凉爽宜人、秋有秋高气爽、冬有黑颈鹤返乡。在“围绕草海抓保护,跳出草海抓旅游”策略中,威宁草海走出了一条集“观鸟、避暑、科考、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发展路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70年来,威宁以绿水青山为墨,以生态文明为纸,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用生动的实践谱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