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课现场
本报讯(记者 林登珍 通讯员 罗培林) 9月26日,威宁自治县第九小学开展了首堂“守护蚕丝蜕变 续写生命奇迹”的科学劳动实践课,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上,授课教师带领同学们走向展台,观看了蚕的各个形态,随即通过现场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蚕的基本概念、形态特征、品种分类以及一生的贡献。
“今天在课堂上,我摸了一下蚕宝宝,我感觉它软软的,好像一团棉花,再回忆起老师曾经说过,我们穿的衣服是用蚕丝织成的,不禁让曾经很害怕昆虫的我肃然起敬,蚕宝宝可真了不起。”四年级王梓菁同学感慨道。
得益于贵州绫绮源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支持,今年1月,威宁自治县第九小学在劳动实践基地内种植上了50余棵桑树用于养蚕。在开展科学实践教育课程中,公司还免费为学校提供150余只蚕用于教育教学,帮助学生走进科学世界,领略生物的多样性。
贵州绫绮源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指导员苏敏说:“今天带着蚕宝宝开展实践活动,是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到从蚕宝宝到蚕丝的过程。蚕宝宝主要分为1龄、2龄、3龄、4龄、5龄,到达5龄后就形成蚕茧,将蚕茧用开水煮沸,就可以得到蚕丝,再织成衣服或者是蚕丝被。”
从蚕到茧到丝,再到各种精美的丝织品和手工艺品,桑蚕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通过开展养蚕科学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桑蚕文化,还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认真聆听蚕丝桑语,学习春蚕精神。
“学校组织养蚕现场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从课本上的理论学习转化到现场教学中,让孩子们更能够亲身去体验蚕的一生的蜕变过程。”威宁自治县第九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李红梅说,接下来,学校会举行更多的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孩子探索自然、协调创新的能力,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