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572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一、二、三、四、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679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委政府行政办公中心B区六楼
重回母校
新闻作者:赵英丽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趁着这次在贵阳培训的周末,我再次回到母校——贵州师范学院,重走一遍当年走过无数遍的校园,已经远去的青春时光,似乎又回到我眼前。
  贵州师范学院前身是贵州教育学院,2009年改制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我们是改制后首批入校的学生。刚入学时在小河校区,乌当新校区建成后,我们才搬迁过来。那时候,到处在施工,天阴的时候道路泥泞,出行都困难,天晴又黄灰满天,机器的轰鸣吵得说话都听不见。
  我曾一度失落,埋怨自己高中时不认真学习,考一个好一点的大学,那时候对师院更多的是不满。
  还记得曾经从主城区去学校真的不容易,仅有一条56路公交车,还是我们学校搬迁过去才申请开通的,每到周末,那叫一个拥挤。我相信曾经在师范学校走出来的每一个学子,都不会忘记56路公交车。或者就是在新添寨坐三块钱的小巴车可以到学校门口,每到周末,也是排队等车,上车点堵得水泄不通。而如今地铁3号线开通,直接抵达学校,真是羡慕后来的学弟学妹们。
  周六的天空阴暗,小雨淅淅沥沥,但是这不影响我重走母校的激情。
  时光匆匆,一晃毕业13年,如今漫步在校园里,看到熟悉的教学楼、宿舍楼、食堂,心中感慨万千,曾经在这里的一幕幕开始涌上心头。
   女生宿舍兰园401房间,曾经一起背着宿管阿姨偷偷煮火锅,煮方便面的场景还记忆犹新,而如今大家各奔东西,结婚生子,已是多年不见。寝室有两个学霸,雪梅和小刘总是起床最早的,图书馆永远有她们的位置,学习回来还不忘给我们带饭,而我是全寝室最懒的那个,经常逃课在寝室睡觉,老师点名请他们换着答应,作业也是经常抄他们的。现在想想挺后悔,那么美好的时光,怎么舍得用来睡觉。在如此美好的大学里,应该好好学习,丰富自己,也不至于后来走入社会,吃那么多苦。
  可人生就是这样,没有回头路可走,那时的青春年少又怎么知道立足社会如此艰难呢。
  感恩食府3块钱一碗的米线,如今涨到了8块,再次品尝,已经吃不到当年的味道,不仅是因为老板换了无数次,而是如今的口味变了,没有青春的色彩,米线吃起来亦是难以下咽。
  我没有走到曾经的教室,怕情绪崩塌,只是从楼下慢慢走过,太多的回忆已经使我热泪盈眶。曾经教气候与气象学的梁老师、地理信息系统的陈老师、班主任张老师、还有上地质学如今永远离开了我们的任老师……
  任大银老师知识丰富,教学风趣幽默,在地质学领域佳绩无数。地质课经常带我们去现场实地勘察调研,深入讲解,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他的课程,课间总能听到他的笑话。至今还记得他讲的笑话:“学校发生活补贴的那天,黔东南的一位同学急匆匆跑回寝室说‘发情(钱)了,发情(钱)了’。”逗得大家现场笑翻。奈何天妒英才,年轻有为的他因病医治无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班长带着能去参加的同学送别任老师最后一程,而我很遗憾因事没能亲自去参加葬礼,这一别,再不见。
  “为人师表”校训石,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亦是师院人青春的见证者,随着岁月变换愈发庄严厚重。这苍劲有力的四个字时刻提醒着师院人,受教育之初心,尽师者之责任。秉承这一校训,铸就了“人一之,我十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风南北风”的师院精神。今日闯荡四方的师院学子们,你们有没有为母校感到骄傲和自豪呢?
  虽然我最终没有成为一名老师,走上三尺讲台,但“为人师表”的校训一直铭记于心,这么多年激励我不断努力学习,积极上进。
  母校的建筑楼名字真的很文艺,教学楼有文韬苑、求真苑、知行苑、宁静楼、明德楼、格致楼、致远楼……男生公寓叫诚园、睿园、德园,而女生公寓则用花中四君子竹、兰、梅、菊来命名,显得优雅而大气。
  书山有路勤为径!师院的路名也是温馨而励志的,勤奋路、育才路等等,都是对莘莘学子满满的寄语。
  还有后来修的印山书院、印山美术馆、体育馆、图书馆。
  图书馆是母校最别致,也是最气派的一栋楼,因为我们毕业的时候,还没有修建,这一次,我想进去看看,于是跟管理的老师说清缘由,老师非常高兴的答应了我的请求。
  里面的设计装修都非常的精妙,每一层陈列着不同院系的书籍,琳琅满目。虽是周六,里面座无虚席,学弟学妹们都在勤奋学习,有的没有座位就直接找个角落,坐在地上就开始学习。我本想从二楼开始逐一参观,慢慢消化,可是走完三楼,我便决定不再继续往上走了,因为每一间学习室都安静得哪怕地上掉落一根针都能听见。
  突然发现我无端的闯入侵扰了这份宁静,我的人生与这样的环境已相隔太远,显得格格不入,于是匆匆下楼,跟老师打个招呼,逃离了图书馆。
  沿着文化长廊,漫步到孔子雕像前,小广场上还留着前几日应届毕业生典礼的留言板。“青春不散场”“时光不老,我们不散”“毕业快乐”“考研上岸”等。
  在校时总觉得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各奔东西,有些同学再也没见!
  孔子和陶行知老先生的雕像前,总是摆放着鲜花、水果和牛奶,同学们以这样的方式来勉励自己。旁边有一个湖,名为鉴湖,四周苍翠的绿树环绕,青石板路环湖铺设,湖面睡莲渐次开放,风吹荷动,这里是同学们课后休闲放松、逗鸟垂钓,谈情说爱的好地方。
  爱心食府一楼的小吃街,无疑是最让人怀念的了,记忆中的各种小火锅、麻辣烫、烧烤、糯米饭,想起来仍然让人回味无穷。走到一家馄饨店门口,香味已经扑鼻而来,我决定再去吃一碗。
  体育馆里打球的男生们,又高又帅,跑起来英姿飒爽,挥汗如雨,进球后不时给旁边喊加油的女生一个眼神,一个会意的笑容,这是他们的青春。是伴随着阳光与汗水的青春,是书写着甜蜜和幸福的青春。
  青春真好,风华正茂,爱恨交织,回想自己已经回不去的青春,这一刻,真的羡慕极了。
  漫步如今的师范学院,心中有种莫名的忧伤,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一切早已物是人非。看着三三两两结伴而行的学弟学妹,再想想如今约一次同学聚会都无法聚齐的现实,不由感慨,理想终究被残酷的现实打败,曾经誓言一年一聚,常常联系,如今谁不是为了五斗米而折腰,整天为柴米油盐操碎了心,早已被生活磨平的菱角,已然无法支撑曾经的铮铮誓言。
  夏天的贵阳,真的很凉爽,如今的师院也真的很美,就这样一个下午匆匆一瞥,看不完这其中的美景,也享受不完其中的惬意,无法将在师院的时光一一回忆,不管多么不想说再见,但终究需要告别。
  在期盼中匆匆而来,又在不舍中匆匆离去。
  再见,我的母校!下一次到访又将不知是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