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564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一、二、三、四、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679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委政府行政办公中心B区六楼
迤那镇: “产业绿”铺就特色路 文明风吹拂新农村
新闻作者:来源:新华社贵州频道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党的十八大以来,迤那镇紧紧围绕“百姓富、生态美、活力强”等着力点持续发力,在一片奋斗热土、一片文明净土、一片幸福乐土上,一幅幅产业旺、环境美、民风淳的“和美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以产业为引擎,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
 
  近年来,迤那镇立足于高海拔低纬度、日照充足等地理条件优势,积极打造以中海村、芙蓉新村为代表的产业示范点,科学选择黄桃、苹果、脆梨等优势特色经果林种植,目前全镇种植面积已达9万余亩,是颇有名气的“威宁苹果”的重要产地之一。
  “今年开始我们的苹果树和梨树开始进入盛果期,长势良好、挂果率高,只要管护好,产量较去年能增加50%以上,预计实现产值在700万元左右。”在中海村林场种养殖合作社的千亩果园内,负责人苏志科每天在果园巡视,果农们或拉枝修剪、或疏果套袋,精心管护果园的道道身影勾勒出炎炎夏日的别样风景,望着挂满枝头的果实,他对果园的丰产丰收信心十足。
  “产业造就生态,生态推动产业,迤那镇已然形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良性循环。”迤那镇党委书记赵英俊说,产业发展的“含绿量”与生态环境的“含金量”相辅相成,每到开花季,迤那漫山遍野的绿树果花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赏花踏青,在这种内生动力下,实现了农文旅的融合发展,特色产业的提质增效。
 
 
以绿化为依托,让农村生活环境“美起来”
 
  离开广阔的种植园,沿盘山村道来到青山掩映的水塘村瓦厂组,村民房前屋后的“三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格外亮眼,红砖砌成的围栏整齐划一,家家户户绿意盎然、生机尽显。
  “这些原来都是闲地,现在经过规划种上了菜和果树,不仅自己摘来吃方便,又能美化身边环境,住起舒心得很。”在瓦厂组村民王云洪家,“三小园”内果蔬青翠,庭院和住房打扫的干干净净,连同门口的硬化路她和周围邻居谁有空都会主动打扫,成为了村里“文明家庭”的先进典型。
  “像王云洪家这样的农家庭院目前在瓦厂组完成了30多户的改造。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不仅要‘一时美’,更要‘持久美’。”水塘村党支部书记王大贤介绍,水塘村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广“三小园”改造,先行打造瓦厂组试点,引导老百姓积极参与到房前屋后的规划、整理和设计中来,让农家生活“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成为绘就美丽乡村画卷中的点睛之笔。
 
?以法律为准绳,让老百姓心里“笑起来”
 
  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的齐抓共管,让乡村颜值持续提升。迤那这个“全国文明乡镇”有了“面子”,更得补足乡村文明和谐的“里子”。这其中,不断夯实乡村治理根基,用善治善为的基层治理体系保驾护航,乡村文明之风就能愈刮愈劲。
  迤那镇五星社区党支部书记李仁兵,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党支部书记,还是一名出色的人民调解员。他探索建立信访矛盾纠纷化解的“五步工作法”(宣传教育、排查登记、议事出策、调处稳控、回应回访),成了化解群众纠纷的“金钥匙”。
  “矛盾纠纷调解一定要公道,而且要具备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熟悉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才能为群众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谈及调解矛盾纠纷的方法,李仁兵深有体会地说。
  社区居民付某家种了一亩党参,却因排水渠不能正常排水,导致雨水淹没土地,损失上万元。由此,付某和毛某、毛某某三家人因排水渠产生分歧,甚至多次出现“你家挖渠,我家填堵”的情况,三方僵持了大半年。李仁兵了解情况后,到三家的耕地仔细查看,现场普法调解,经一番劝说,三方终于打开心结,愿意各退一步。李仁兵立即组织调解小组划定了土地界限,三家人欣然接受,至此,这起邻里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秉持着公平公正、合理合法的调解准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老百姓才会欣然接受。”李仁兵说。多年来,经李仁兵调解的各类纠纷已近千起,在他的带动下,五星社区的信访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全面提升,社区居民逐渐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今日迤那,正阔步行走在幸福征程上,真切感受着齐心向上、清风净流带来的美好生活。(来源:新华社贵州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