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563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一、二、三、四、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679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委政府行政办公中心B区六楼
威宁:短柱油茶引来长效产业
新闻作者:彭凯 曹静怡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查看油茶


  近日,走进位于五里岗街道的高原红山茶油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派火热忙碌的景象,两条全自动食用油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全速运转,短柱油茶果实经过烘干、剥壳分离、低温冷榨、灌瓶包装等一系列处理后,从原料口进入的油茶果,摇身一变就成了一瓶瓶色泽金黄、醇香浓郁的山茶油。
  生产线上,山茶油源源不断地产出。
  “公司自2023年9月进驻威宁开工建厂,今年5月份刚完成生产线的建设,现在已全面投入生产。”公司副总经理王利民告诉记者,高原红山茶油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山茶油,采用的原料是威宁本地特有的短柱油茶果。作为乌蒙高原的原生态物种,产出的红花山茶油品质极佳,不仅气味清香、味道纯正,而且营养含量极为丰富,包括高含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角鲨烯、山茶甙、茶多酚及维生素E和钙、铁、锌等微量元素,营养价值较高。
  威宁短柱油茶1977年由贵州省林学院教授李永康等发现并命名,目前仅分布在威宁县内海拔1700米至2600米区域,花朵呈红色或白色,具有抗寒、抗旱、耐瘠薄的特性,被誉为大自然的“独籽”。
  高海拔、低纬度的地理条件,长日照、低气温的生长环境,应运而生的威宁短柱油茶,不仅是优美的观赏树种,更是优良的粮油树种,经过对果实、种子经济性状鉴定分析,威宁短柱油茶平均果皮、种壳比同类其他油茶果皮、种壳分别薄50%和25%以上,在加工上更加方便,其干籽出仁率为70%、种仁出油率为43.25%,出油率相对更高。
  “目前,我们收购的油茶籽主要来自农户采摘野生油茶树的果实,产量低、不稳定,去年底到今年初,仅收购到50吨,可生产优质红花山茶油13吨左右,产品主要销往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零售价每市斤200元左右。未来几年,在原材料充足的前提下,我们公司将努力实现年产茶油200余吨、菜籽油1000余吨,力争年产值过亿。”谈及山茶油销路及发展前景,王利民信心满满。
  王利民的信心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看准了威宁发展短柱油茶长效产业的无限前景。在距离生产厂区16公里的威宁林业技术推广站,十万余株短柱油茶硕果累累,满树皆是金黄圆润的茶果。
  “再过一个多月,眼前的这片短柱油茶就将进入采收期。这是我们培育的100亩高标准示范基地,经过林业专家的优种优育,基地的山茶树每亩产量在1000斤左右,相比野生油茶树每年400余斤的产量,高出一倍多。这些优质的油茶树,今后主要用于改造低产低效林。”威宁县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锦林说。
  短柱油茶,生长遍布威宁县的27个乡镇,共计分布面积20万亩,其中野生的17.8万亩,约2632万株,最高的达到4.2米。但长期以来,这些油茶树处于自然生长的状态、缺乏管理,面临着种种问题:果实偏小、生长不均、总产量低、管理粗放、不便采收。
  守着连片的生态宝藏,却无法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为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威宁坚持高位推进,落实特色产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将油茶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一起规划部署,统筹推进,使短柱油茶种植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
  找准“山的价值”,用好“绿的资源”。2017年至2018年,威宁在云贵乡、兔街镇、岔河镇等地实施了1万亩油茶低产林改造,有效提高了油茶树的挂果量,平均亩产增加3倍以上,带动了农户659户2300余人增收。
  2019年,威宁又在板底乡、东风镇、石门乡等15个乡镇29个行政村实施了3万亩低效林改造,原本年平均亩产茶油10公斤以下的天然野生油茶林,通过抚育改造后年平均亩产茶油达到25公斤,有效带动了林区农户增收。
  2020年至2023年,威宁还在15个乡镇37个行政村实施3万亩低效林改造,使威宁油茶产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并持续带动林区群众稳定增收。
  据了解,威宁现有100亩短柱油茶高标准示范基地一个,培育优质油茶树约10万余株,同时正在建设一个150亩的高标准示范基地。2024年,全县将改造低产低效油茶林1万亩,并计划打造一个面积为2000亩的短柱油茶高标准示范基地。
  油茶低改,老林子焕发新生机。“威宁短柱油茶拥有的独特优势,无疑为乌蒙高原发展林业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好低产低效林地的改造工作,积极探索现代循环林下产业发展思路,把短柱油茶的长效产业持续做大做强,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助力。”李锦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