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奖补厚 日子有“犇”头
——威宁培育3000家庭牧场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
贵州日报记者 张云开
7月2日,朝阳初升,锁正永赶紧出门,到地里收割牧草,为家里养的10多头牛准备带着露珠的“早餐”。
“牛也要吃新鲜的。”锁正永满脸笑哈哈。他是威宁自治县双龙镇高山村人,养有16头牛,其中10头是能繁母牛。
今年53岁的锁正永是2017年开始养牛的,之前他家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几十亩洋芋。这几年,他养牛越来越多,挣了钱盖起了漂亮的小楼,日子越过越有味。
“全靠政府的奖补政策,才有了我今天的家庭牧场。”锁正永说。
2017年,贵州脱贫攻坚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威宁提出按照先建后补、边建边补、以奖代补的方式,对7个极贫乡镇未脱贫的建档立卡户每户补助1.2万元、其他乡镇(街道)未脱贫的建档立卡户每户补助1万元,购买能繁母牛,促进农户增收。从2017年至2020年,威宁共投入扶贫资金3.5亿元,购买能繁母牛5.2万头,生产牛犊7.28万头,增值5.32亿元。
同时,威宁用“特惠贷”的方式,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筹集购牛资金,总共购买10万余头能繁母牛。全县牛存栏数很快从2016年底的16万头增加到2022年底的38万头,让7万多户33万多人持续增收。一份份政策文件的出台,打通了难点堵点,为当地肉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
“2019年,我们这里建光伏发电站,土地流转了,每年有流转费,还可以在光伏板下种黑麦草来喂牛。”这几年,虽然肉牛市场价格起起伏伏,但锁正永的家庭牧场养殖成本低,一直都赚钱。
“像锁正永家一样开办家庭农场挣了钱的人家不少。”双龙镇高山村党支部书记马文军介绍,该村现有家庭牧场97个,肉牛存栏4300余头,每年销售1000头以上,每头可赚近万元。
为促进传统的零散养殖向集约化发展,2020年以来,威宁又投入财政资金5000余万元,在该县培育建设肉牛家庭牧场3000余家。同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一户一策”工作措施,帮助养殖户修建圈舍、堆粪棚、化粪池、青贮池、草料棚等,改善养殖条件。此外,大力推广种养循环、农牧结合等养殖模式,以牛粪的资源化利用带动农村畜禽污染的整治,美化乡村生活环境。
“我家最多时候养有20头,边养边卖。”锁正永说,有了资金补助,家庭牧场功能越来越全,两个人就能照管好。
当前,为降本增效,推动畜牧业发展,威宁正积极示范推广良种冻精、高效繁殖、直线育肥、全株玉米青贮、疫病防控等技术,引导养殖户科学饲养,提升肉牛养殖水平。“家庭牧场作为新型牧业经营主体,符合牧业生产特点和家庭经营的特征,既能促进养殖业规模适度化、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发展,又保留了家庭生产的优点,让广大群众拓宽生态致富路。”威宁自治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宫伟表示,将持续优化家庭牧场模式,让家庭牧场承包草场围栏化、饲草料生产基地化、家畜品种良种化、疫病防治科学化,让家庭牧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
数据显示,2023年,威宁肉牛存栏43万头、出栏14万头、牛肉产量1.56万吨;全县肉牛养殖主体10.8万个,其中家庭牧场30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