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房里是一对父女。每一个周末,父亲都会准时把女儿送进琴房练琴,风雨无阻。遇上寒暑假,每天上午照例是练琴。父亲会把女儿从几十里外的家里接来,然后安静的看着女儿练琴。女儿习琴多年,已能独自弹奏很多曲子。辅导老师说,几年下来,孩子的琴技大有长进,是可以独立练习的时候了。父亲说辅导还是不能少的,还得烦请老师给与指导。
辅导老师简单指点后就离开了。更多的时候是女儿一个人练琴了,父亲依然一直做女儿最忠实的听众,从未缺席。
在练琴这条路上,父亲一直是女儿的专职司机;是女儿的贴身保镖;是女儿的铁杆粉丝。父亲叫赵波,是我们学校的生物老师,在学校有一处小面积的处所,供父女俩居住。女儿就读小学,小学距离我们学校不太远。父女俩周末和寒暑假都回到家中居住,家里有女儿的妈妈。
周末和寒暑假的上午八点,赵波的车子会准时在琴房附近停放。车子停好,父女俩直奔琴房。女儿虔诚的入座,揭开琴罩,打开钢琴,放好乐谱。父亲用欣赏的目光注视女儿的一举一动。
琴声响起,父亲凝神谛听。他知道女儿的琴声里有些稚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是在成长着,他很是满意。是的,琴声中流淌的是女儿童年的珍贵回忆。在那悠扬的琴音里,仿佛可以听到女儿稚嫩的呼唤着“爸爸、妈妈”的声音;可以感受到她那天籁般的歌喉,清脆悦耳;可以看到她蹒跚学步时的可爱模样;可以捕捉到她灿烂的笑脸,以及一家人幸福的笑颜;可以感受到她热情的亲吻,以及妈妈眼中的骄傲和赞许;可以听到妈妈鼓励的掌声……从女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到她牙牙学语,从她摇摇晃晃地迈出第一步,到后来的健步如飞;从她长出的第一颗乳牙,到后来的明眸皓齿;从她依赖父母的照顾,到逐渐学会自己打理生活;从她小时候哭泣耍脾气的样子,到成长为一个衣着整洁、落落大方的少女……所有这些珍贵的成长瞬间,都可以通过琴声来诉说,通过琴声来回忆。
在女儿的琴声里,赵波也可以成为一个孩子,沉浸在自己的童年。在女儿的琴音里,赵波又可以一次次赶着牛儿上山坡,去看那青青的草,绿绿的地,看远飞的雁。去一次次捣毁鸟儿的巢穴,一次次爬上高高的大树,一次次在草地打滚,一次次在雨里驱赶牛儿回家,从未惧怕雨水对自己的洗刷……
一首首,一曲曲,女儿沉浸其中,一弹就是半天。赵波一听也是半天,不曾离开过琴房。
女儿也有那么大了,你送到就行了,何必一直陪着呢。女儿练琴,你可以做做其它的事情嘛,为啥在那儿干耗着嘛。面对同事的说辞,做父亲的只是淡淡一笑,说我喜欢那样嘛,习惯了呗。教了那么多的孩子,只有赵波是做得最好的家长,女儿日渐成熟的琴技里少不了父亲的功劳。辅导老师说。
抚琴成长的女儿,每天都起得很早。去食堂买早饭,去锅炉房打水,女儿独自完成,有教职工主动让常常抚琴的女儿插队,女儿坚决摇头不同意。有时候,赵波会外出学习啊什么的,一走好几天。在琴音里浸润的女儿居然能够完全自理,不让别人帮忙照顾,让教职工很是惊讶。
看来,赵波也不是啥事都陪着女儿的,他也要缺位的。
自信,乐观,率真,微笑,阳光,这些都在赵波的女儿身上闪光。同事们不知道这是练琴的功劳还是做父亲陪伴的功劳。如果人生真是一场场的演出,那么赵波则用陪伴的方式与女儿完成了一场又一场的演出了,这虽然也只是他们两个人联袂主演的人生大剧的一部分。但我们能肯定的是父女俩的每次演出都轻而易举地获得我们的点赞。